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人物>>

专家称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发展“新常态”

2016-07-04 15:24:31 中国证券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日前表示,当前互联网金融不仅走下“神坛”,更有被严重“妖魔化”的趋势和现象,这是不可取的。他认为,需要在政策和监管上耐心呵护四类互联网金融平台规范发展,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胡滨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召开的“金融风险沙龙:风暴中的P2P网贷行业”学术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中国网络借贷行业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由来自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和中证金牛金融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课题组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展现真实的互联网金融业态,为监管部门提供一些监管素材和建议,充分发挥国家级智库的作用。

胡滨认为,对待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需适当提高容忍度,采取分类监管的原则,避免一刀切。对待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业态,应该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在有效加强信息披露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监管机构应采取分类监管的原则,避免“一刀切”,避免“一管就死”。同时,呼吁允许互联网金融机构接入央行征信数据库,并通过互联网金融协会搭建全社会共享的民间金融信用数据库。针对当前P2P网贷面临的银行资金托管难问题,胡滨也建议对真正服务于小微、服务于普惠金融的网贷平台,可尝试性的建立政策性资金托管渠道及清算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杜绝平台跑路和资金占用现象。

胡滨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经历了蓬勃发展和监管收紧两个阶段之后,接下来将迎来规范发展的“新常态”。在此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将越来越得到投资人和市场的认可。今年,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和蚂蚁金服都先后获得巨额融资。其中,陆金所更是完成了12.16亿美元的融资,创造了一季度全球金融科技最高融资额,这些数字和现象都说明,互联网金融平台仍被市场认同,远非有些人所说的“步入冬天”,而是到了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常态。

胡滨指出,对于现有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分清良莠,区别对待,要保护真正践行普惠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当前,中国已经开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这些平台无论从技术上,风险控制上还是经营模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任晓)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