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成都造”机器人明年参加高考 目标考上一本

2016-06-07 11:13:16 华西都市报

        2017年的文科高考生,即将迎来一位特殊的竞争对手——高考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包括三个独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分别应考数学、语文和文综。研发团队立下目标,将在全封闭环境中、有监考老师和公证员的情况下,让它和全国文科高考生同时考试、同时交卷,并力争考上一本。

  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高考机器人”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又称“超脑计划”)的首要任务。让人惊喜的是,主攻数学科目的研发团队中,组长单位由成都本土的一家人工智能开发公司担任。该款“成都造”高考机器人,还将亮相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成就展。

  5月4日,主攻数学科目人工智能程序的研发负责人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揭秘了该款机器人的研发和备考情况。

  享受单间待遇

  监考老师和公证员齐见证

  “这款让人期待的机器人还没有昵称,目前对外的称呼是高考机器人。”5月4日下午,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5号楼,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讲座刚结束,来自高校、企业的听众就把一个个问题抛向了主讲人——清华大学苏研院大数据中心主任林辉,他同时也是成都一家人工智能研发公司的CEO。

  林辉介绍,高考机器人将在2017年参加全国文科高考。届时,它将拥有完全封闭的环境即“单人间”,并在监考老师及公证员的全程监督下,和全国的文科考生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语文、数学和文综考试。

  这款机器人怎么应考呢?林辉透露,每门考试开始前,专人将高考机器人,即安装了人工智能程序的服务器与打印机连接。开考的铃声一响,专人即将考卷的电子版输入人工智能程序,此时的机器人完全与外网切断联系,仅通过自身的人工智能程序进行读题、解答和答案输入,答完题的考卷再通过打印机输出,整个答题过程结束。

  2017年文科高考生不必担心的是,高考机器人的成绩并不进入全国高考分数排名,这也意味着它即使考出了满分,也不会影响当年的分数排名和重点线划分。虽然如此,国家科技部立项时已明确目标,2017年高考机器人首次应考将力争一举考上一本。

  冲击高考一本

  从诞生到应考仅2年时间

  虽然我国首款高考机器人设定了考上重本的目标,但它从项目诞生到真正参考,其实仅有2年的时间。

  林辉透露,他所属的公司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步早,攻克了人工智能的识别、大数据处理等难关,在2015年国家科技部立项时,一举中标了高考机器人的数学应考项目,成为了数学组别的组长单位。这意味着,到2017年应考时,该款高考机器人仅有2年的研发时间,就需要完全具备一个18岁高考文科生的数学理解、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不仅仅是数学关,“超脑计划”的高考机器人项目,还包括另外两个独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分别主攻语文和文综。对比来看,数学是其中相对技术成熟的,语文和文综涉及到的主观题部分,对人工智能来说存在一定挑战,尤其是情绪、情感以及意识形态,对高考机器人都极有难度。

  不少人好奇,数学的考试题目倒是有确定的答案,而语文的主观题尤其是作文,高考机器人怎么应对呢?对此,林辉给出解答,其实现在国内外的“机器人写作”技术都日渐成熟,在美国硅谷就有一个“经济新闻的自我报道”项目,先给机器人几个信息关键词,它会按照经典的经济新闻模式进行整合报道,让人完全看不出来是机器人写的。

  同样道理,由于语文作文的得分点中,立意新颖、有深度仅占几分,机器人读题后,分析关键词再进行写作,并不会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内容,仅仅是情感和情绪有所欠缺,不会导致大的扣分项。

  对话研发负责人

  高考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试金石

  目前,高考机器人的备战情况如何呢?华西都市报记者对话了数学组别的研发负责人符红光,他也是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符红光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备战数学的高考机器人一刻也没休息,使劲儿进行答题练习和自学。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程序,解答北京市往届高考试卷拿到了115分的成绩。

  符红光说,高考机器人其实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试金石,技术关键在语言理解和知识推理。高考机器人需要通过推理建立知识库,而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学习机储存的题库。举个例子,当解答鸡兔同笼的试题时,高考机器人不仅需要读题、理解,也需要掌握知识之外的常识,即鸡和兔分别有几条腿。

  对于高考机器人要考上一本,符红光很有信心。根据“超脑计划”,我国的高考机器人将计划在2020年考上北大、清华,而日本也提出在2020年,高考机器人考上东京大学。

(羽飞)

(责任编辑:羽飞)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