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人物>>

中国私募股权机构加速出海 专家提醒躲避“雷区”

2016-05-01 12:49:06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5月1日专电 题:我国私募股权机构加速出海 专家提醒躲避“雷区”

新华社记者刘雪

在中企跨境并购浪潮中,我国私募股权机构跃跃欲试,正在成为中国资本出海收购的一支生力军。但专家提醒,作为初出茅庐者,投资人需要提高鉴别力,注意躲避“雷区”。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李伟群表示,原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通常都是大型国企担当主力,购买矿产和资源,很少变成股权投资的深度合作。而如果参与了股权投资,中国投资者才可以更深入地融入国际企业。同时,作为股东,将拥有更高话语权、知情权、决策权,更深入地融入行业发展。

国际咨询公司贝恩公司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私募股权境外投资交易规模为20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70亿美元,到2015年规模超过110亿美元。

“中国私募股权机构出海势头发展之快远在我们意料之外。”中资跨境投资并购信息服务平台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2015年在上海备案出海的跨境投资,超过60%是以私募股权基金的形态出去的,这在历史上是从来不曾有过的现象。

我国企业出海最开始是出于资源的饥渴,接下来是海外房地产并购热,而现如今主要的动力来自对科技、创新、品牌的渴望。欧洲、美国、日韩成为当下我国资本海外投资的主要区域。

“与传统企业关注资源类收购不同,中国私募股权出海投资主要集中于高科技和互联网行业。”贝恩公司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基金业务联席主席杨奕琦认为,受国内资金驱动和产业升级发展需求驱动,预计2016年中国私募股权境外交易将继续增长。

赛伯乐投资在今年3月宣布,将设立一只600亿元规模的国际并购基金,积极参与国际并购。

目前,在我国活跃着大量的外资风投,相比之下,我国本土风投走向海外仍处在试水阶段,经验尚浅。专家提醒,初出茅庐的中国私募股权机构在出海时更需谨慎,在寻找项目时,要注意避开“雷区”。

“私募股权投资比较自由,似乎是有钱就可以任性,但要做好很难,尤其跨境并购更难。”李伟群表示,跨境并购面临着来自法律、会计等方面的挑战和风险,因此,我国私募股权机构在海外投资要更加谨慎,需要建设富有经验的国际化团队,加强资源整合。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