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

​自主品牌迎变革机遇 产品可靠性急需求稳

2023-08-31 18:25:01中国质量新闻网

汽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已在今年上半年达成世界最大产销、出口国的双目标。上半年,我国整车出口量达到了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整车出口金额高达4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数据来源:乘联会)。在庞大的数据背后,是民族工业迫切崛起的意识以及消费升级的战果。

同样,中国品牌汽车在本轮“汽车工业革命”中取得阶段性胜利。从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来看,中国已初步具备抗衡外资品牌车企的能力。但在这背后,不能只看到中国品牌车企迎来的变革与机遇,更应注重产品本身的可靠和稳定。


制图: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品牌产品可靠性差异化明显

依据本网今年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流车市可靠性评价指数》,样本中涉及的11个中国品牌车企平均指数为55.3。但详细来看,各企业间的数据差值较大,哈弗品牌与红旗品牌指数甚至达到58.3。

另外,中国品牌汽车可靠性层级分化严重。第一梯队的哈弗、五菱、长安三大品牌可靠性指数均在70以上;第二梯队的名爵、荣威、奇瑞指数数值能维持在平均值上游。而样本的11个品牌中,有5个品牌未达到平均标准,证明中国品牌汽车现存现状为品牌差异化明显、质量可靠性差异大、质量稳定性差异大的特点。

中国品牌汽车核心零部件工艺需求稳

本网整理的资料显示,中国品牌汽车在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底盘系统等重要部件领域还需加强生产制造工艺,提升产品稳定性。


制表: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动机总成部分,长城WEY以1.68分的分值排名第一。近些年,长城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布局,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以及对原有机型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发动机总成产品质量的相对可靠和稳定。

反观近些年销量比较好的比亚迪、广汽传祺、上汽通用五菱以及吉利领克品牌,2022年度发动机指数数据分别为4.28、4.16、4.96和7.26,远超3.355的平均值。对此,技术专家认为,由于近些年新兴技术工艺的加持以及电气化战略的不断升级,使得一些原本具有传统技术稳定性优势的企业开始大步向新能源产业布局,造成传统发动机技术被搁置、发展迟缓、技术创新降低,相比于技术稳定的合资品牌、进口品牌,逐步拉开距离。另外,由于近些年中国品牌汽车市场销量连年增高,中国品牌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问题不断显现。

不仅如此,自主品牌发动机总成部分指数分差大,还由重要部件品质差异所导致,受制造工艺参差不齐、供应链体系不稳定、技术沉淀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关于中国品牌传统燃油车近些年投诉案例也随之不断攀升。特别是一些行驶里程达8万公里左右的“老”国产车,发动机漏油、异响等问题,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甚至不敢再相信国产车。


制表:中国质量新闻网

转向系统,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中国品牌汽车的操控性远不如宝马、保时捷等海外品牌。造成这种印象的最大原因在于中国品牌汽车在发展初期更注重价格实惠、配置丰富以及空间的体验,反而忽略了汽车产品本身应有的驾控乐趣。

随着近些年中国市场消费升级,仅通过价格已无法吸引日益提升购车标准的用户群体,所以不少企业将产品打上了豪华、性能等标签。


制表:中国质量新闻网

电子系统方面,尽管自主、合资、豪华三大阵营都在这一领域失分,但统计数据样本中的几个中国品牌最为严重。

该项目失分,最大原因在于中国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急于求成。不少车企认为,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领域无法实现对海外品牌超越,索性另辟蹊径,在电控配置、智能化配置方面提升,以增强用户感受。但初代产品上市后,部分企业并没有针对智能化配置、车机系统、电控系统等进行系统性测试和可靠性试验、耐久性试验等,导致消费者用车过程中问题频发。

对此,技术专家建议,中国品牌汽车已在新能源车领域实现对海外品牌的弯道超车,现阶段更应注重基础技术的稳固工作,切不可急于求成。

【观察】

对目前的中国品牌汽车,第一梯队阵营均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和布局,给消费者造就销量高产品可靠性就高的印象。但通过中国质量新闻网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流车市可靠性评价指数》来看,中国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依旧存在核心工艺不足、电气化元件稳定性差的劣势。

从行业角度看,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是大势所趋,但在全面电气化前,企业更应扎实求稳。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