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汽车频道>>新闻

汽车芯片:比重、焦虑和自由

2021-05-31 16:58:56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余昶)进入2021年短短几个月,缺芯就已经从人人关注的焦点变成日常新闻,激不起太多的水花。看着每天因缺芯而导致停产或减产的车企不断增加,以及车企纷纷发布缺芯应对方案以安抚投资人和消费者,笔者心中已经没有波澜。

确实,汽车行业缺芯已经常态化,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芯片的存在,开始思考应对方案。然而实际上短期内缺芯的状况却没有那么容易消失。


(图片来源:地平线官方)

因为汽车行业如今已经成为芯片市场中的消费大户。根据IHS调研,自2015年起,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逐年增加,市场规模368亿美元增长到465亿美元。并且随着全球汽车销量增加、自动驾驶技术和集成技术提升,还将进一步扩大需求。

为什么汽车对于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芯片焦虑又是从何而来?为什么各项方案我都有,却仍然难以逃脱芯片短缺?

芯片是如何融入汽车的?

在汽车历史上,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汽车都与芯片无缘。那时候汽车没有电气系统,发动机以及相关机械功能的工作都是纯机械驱动,没有空调、没有灯。车辆发动机也没有连接皮带带动发电机或压缩机。


以奥托四冲程原理为基础的“带有热管点火系统的发动机”(图片来源: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机械控制。早期车辆使用化油器,将汽油雾化,并与空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油气混合物,每个气缸在吸气冲程时把油气混合物吸入缸内,再将其点燃形成动力来源。但是化油器也存在弱点,比如在冷车启动、怠速运转以及急加速或者低气压环境时,固定的配比无法全面满足引擎的运转需求,甚至可能产生黑烟、燃烧不全和动力不足的情况。

后来随着电气化技术发展,汽车开始重新被定义,由纯机械产物转变为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交叉产物。


(图片来源:保时捷官方)

1967年最早的电喷发动机技术出现,由德国保时捷公司研制D型电子喷射装置,随后,不断改进又推出了L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它以进气管内的空气流量做参数,可以直接按照进气流量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确定进气量,据此喷射出相应的油气混合物量。这种装置奠定了当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的雏形。

由此带动起电气化与汽车交融的发展方向,后续还有为了改善车辆部分性能,对车辆进行改造,如在车上加装晶体管收音机。

电气化进入汽车领域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举措,对车辆性能、行驶安全、环境污染等等都有着显著的改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汽车上更多的是侧重于独立的控制系统,如发动机控制系统、ABS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巡航控制系统等,并且现阶段单独系统的控制技术更加成熟。

发展至今,汽车上已经拥有包含操作系统、域控制器、存储以及车载娱乐等系统等涉及芯片控制的电气化组成。根据用途不同,汽车芯片又可分为MCU、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等)、传感器及其他,这也意味着一辆当代普通汽车所需芯片数量超过600个,芯片在每辆汽车中的价值超过2000元。


(图片来源:地平线官方)

未来,随着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向L3、L4阶段升级过程中,车辆需要更多CMOS传感器、MEMS传感器,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电池热管理等新的电控系统出现,也为汽车芯片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芯片比重越高越焦虑?

诚然,高比例的电气化为我们的车辆使用带来无数好处,如更加合理的燃油排放,更加舒适的行车体验,更加安全的驾驶。但现实没有那么简单,芯片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让人措手不及的麻烦。

随着电气化革命对各行各业的席卷,半导体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命脉,按进出口额计算,半导体是世界上第四大贸易产品,仅次于原油、成品油和汽车,而缺芯症状最早出现在手机、电脑以及显卡等快消电子产品上。

2020年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在家办公人数上涨,导致各种电子产品需求增加;同时5G爆发迅速,对芯片需求增加。以5G手机为例,正常一部4G手机的PMIC颗数仅需1颗即可,但5G手机最少需要3颗,才可以保证运行,这就等于5G的出现,芯片产能需求一下子增加2倍。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再一个就是5G手机的芯片几乎都是5nm芯片,而5nm工艺作为现在较为先进的工艺,代工厂的良品率是远不及7nm。

由于需求和高利润的驱使,大型芯片制造商都将工厂产能转移至生产5G和快消电子产品所需的芯片。而汽车产业所需的老式、中低端的芯片则在此期间没有囤积。

于是随着2020年底疫情得到缓解,全球汽车产业也快速复苏,“缺芯”症状也暴露出来:整车厂发现汽车中很多比较初级的元件,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微控制器芯片等供不应求。

“没有哪个电子设备不需要微控制器。”格罗方德的嘉菲尔德(Thomas Caulfield)说:“这一部分是普遍都缺的。”


(图片来源:AutoForecast Solutions)

2021年5月24日,全球汽车咨询机构AutoForecast Solutions发布了一份北美各车企和车型减产评估报告。根据该报告,截至5月18日,13家汽车制造商在北美共减产1,074,397辆汽车;其中,底特律三巨头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包括菲亚特克莱斯勒)“稳”居前三,受到重创。


福特F-150(图片来源:福特官方)

其中,福特损失最为严重,截至5月18日在北美的减产量为近32.5万辆汽车,该公司甚至正在部分芯片缺失的情况下生产F-150。通用和Stellantis紧跟其后,分别减产约278,000辆和252,000辆。

同时现代起亚等韩国车企也因“缺芯”遭遇新一轮停产。据统计,由于芯片短缺,第一季度已经有大约200万辆汽车受到影响,约占全球汽车季度产量的10%。其中,福特或许是受影响最大的那一个,他们曾公开预警,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第二季度,受到影响的车辆将上升到50%。

至于国内似乎情况看起来稍微比海外车企体面一些,但事实上,缺芯已经影响到国内消费者订车正常交付。

首先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2020年11月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从部分国内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了解到汽车芯片供应不足的情况,就协会主要的会员企业进行了摸底,2021年1-2月,因芯片短缺问题,造成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减产5%~8%。”

进口车型自然是已经开始缺货,随后蔚来汽车、长城汽车、北京汽车等国内车企都陆续由于芯片短缺影响了生产计划,从而延迟交付新车。


该东风日产门店仅剩一辆全新一代轩逸试驾车(图片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

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走访北京各品牌经销商发现:不少经销商都出现热销车型无货可卖的情况。“全新一代轩逸车型我们店里没有货,连展车都卖了,只有外面的一辆试驾车,都是受到缺芯的影响。如果要买需要预订,然后等1-2个月。”东风日产相关销售人员的答复代表了大多品牌的难点。

在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许多车企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供应畅销车型,根据终端销售情况进行排产。据车企内部人士表示:“国内各大车企几乎都成立了专门的芯片应对小组,以此来进行车企内部芯片内部调度。”

汽车芯片何时能自由?

暂时的应对方案只能暂缓缺芯所带来的影响,但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将芯片生产掌控在自己手中能获得真正的“芯片自由”。

从芯片产业链来看,国产芯片供给比较乏力,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的封测环节。根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4.5%,国内汽车芯片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

其中上游材料设备、中游设计,都由国外主导;制造环节则集中在中国台湾。据TrendForce数据,2020年台积电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市占率超60%。聚焦到汽车领域,国内汽车芯片目前过度依赖国外,进口率超90%。

自从全球缺芯开始时,不少中国企业都加大了芯片研发的力度。其中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和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还包含互联网巨头,如华为、小米等。


地平线部分合作企业(图片来源:地平线官方)

其中,长城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长江汽车电子等整车企业战略投资地平线,并在研发层面展开合作。而地平线是国内唯一实现车规级AI芯片量产的科技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L2-L3级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芯片方案的完整产品布局。

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芯片短缺问题,东风乘用车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从2020年11月开始,连续启动了3轮芯片、电子物料风险调查,识别电子物料风险供应商58家,并成立了集研发、工艺、制造、采购、质量、营销等部门的CFT(多部门合作)团队,以寻求对策应对芯片短缺带来的停产、减产风险。

但芯片作为一种复杂技术,研发、试验和量产所需时间,尽管全产业链都在努力,我国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将重点支持半导体产业链各个关键“卡脖子”环节,主要包括先进制程、关键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领域。

显然在短期内,芯片短缺的问题依旧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甚至会延续更久。但随着汽车产业结构性再一次出现变化,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芯片终将成为中国车企又一次弯道超车的重要转折点。

(责任编辑:崔立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