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王铭东
职位: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媒体问题1.北京汽车今年参赛的出发点
行业层面:
展现自主品牌实力,代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相抗衡;
过去,很多自主品牌参加过CTCC这种高规格的比赛,但由于成绩不理想而逐渐淡出,北京汽车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前来参赛,意在展现自主实力,树立自主新形象。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距已经逐步缩小,自主车型已经具备了和合资车型相抗衡的实力;
提升自主造车能力;
赛事是检验产品品质的最佳方式。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检验我们的产品性能,并不断提升造车技术,提升整个自主品牌的造车水平。
企业层面:
是北京汽车体育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汽车在内涵上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体育营销是北京汽车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而CTCC等赛事因其能够直观展现车辆性能,而显得更为重要;
扩大品牌影响力:
CTCC是在国际汽联注册、唯一受国际汽联重点扶持的国家级赛事。同时,CTCC赛事也是北京汽车体育营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借助这一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北京汽车的认知;
储备车辆技术实力;
通过对赛车的研发积累可运用于民用车的技术,可保持技术的领先度以及起到一个引领市场取向的作用;
助力终端销售;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影响赛事爱好者,为终端输送潜客。
消费者层面:
展示产品“硬实力”,增强消费者信心和口碑;
比赛用车均是由投放市场的E系列改装而成,车队只是将产品的动力性发挥到极致,原车的品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定比赛的成绩,这对产品品质的优异性做了最好注解。我们希望消费者通过比赛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对我们的产品更加有信心。
扩大赛车粉丝圈,弘扬赛车文化;
媒体问题2.关于E系列在CTCC比赛中做了哪些改变
赛车底子
赛车改装最关键的,还是要原型车底子好,看是不是这块料。E系列是个好的赛车胚子。经评估,E系列在底盘悬架、车身刚性、动力等方面表现都不错。因而,E系列赛车采用了更多的原厂元素,这也正是中国量产组的精神所在。
外观涂装;
北汽E系列身披一袭“激情红”战甲,其艳红、白的配色方案,与北京汽车厂商LOGO配色相吻合。
安全方面;
E系列赛车的前防撞钢梁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以确保在激烈比赛中水箱、油冷、发动机等重要赛车部件不受损害。在车身刚性方面,除了防滚架等常规赛车化加固外,不需要进行额外大改。
媒体问题3.北京汽车新港车队介绍
这是一支全新厂队,目前磨合较好,值得期待;
北京汽车新港车队于2014年新成立,因此这是一支新队伍、自主新力量;但这支队伍非常有活力,尽管组建不久,但磨合很顺利,很快就投入到激情的参赛准备中,我对他们充满期待。
队员年轻但资历深,与车队契合度高;
北京汽车期望打造并成为一支有实力、有激情的年轻车队,车手朱戴维、朱胡安、郑安迪,都是非常优秀的车手,其中,朱戴维、朱胡安不仅是清华高材生,还曾远赴欧洲、日本深造,参与方程式赛车。有“中国舒马赫兄弟”之称,他们年轻、激情、拼搏的形象,也是对北京汽车E系列品牌精神的一种诠释。
北京汽车E系列是赛车原型车;
赛车方面,车队选择了北京汽车E系列作为原型车。E系列这款车底子不错,改装进行得很顺利,赛车的各方面数据都很好;车队也非常刻苦,不断地搜集数据、改进赛车。
车队状态在上升;
整体来说,北京新港车队步入正轨很快,而且越来越有状态、有默契。
媒体问题4.近两年分别参赛的差别
在去年的比赛中,车手与车辆首次配合,处于磨合阶段,上半年表现的确欠佳,但进入下半赛季后,赛车和团队都进入了稳定上升时期;
正是经过了去年的尝试,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产品的信心,因此,今年选择以厂商身份正式参赛。
媒体问题5.关于北京汽车的产品规划情况
按照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的整体规划,北京汽车将形成绅宝(轿车品牌)、北京(越野车品牌)、威旺(微车品牌)三大伞品牌的全系列架构。
其中绅宝品牌将涵盖D系(轿车)、X系(城市SUV)、V系(MPV)三大产品系列。去年上市的首款轿车绅宝D70,是一款主打性能的B级车;绅宝D50作为绅宝品牌下的第二款车型,主打A级家轿市场,肩负着完善绅宝品牌产品线体系、提升绅宝品牌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任务。未来,我们还将在绅宝品牌下推出X系(城市SUV)、MPV多款面向不同市场定位的车型,以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媒体问题6.北京汽车体育营销方面的独到之处
赛事精选契合度高;
北京汽车的体育营销经过精心谋划,无论是联姻“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携手“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助力世界田径挑战赛……都充分考虑了北京汽车品牌与合作赛事的品牌契合度。
“精准营销”稳接地气;
体育营销除了提升潜在消费者对于北京汽车品牌与产品认知能力,也助力北京汽车将“声量”转化为“销量”。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与之配合,在去年销售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202%,也是最好的佐证。
北汽E系列征战CTCC 王铭东现场专访纪要
2014-05-28 14:21:50
中新网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