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评论:我眼中的北京行车陋习

2013-08-16 15:51:03 中新网

    堵车一直是北京市的一大问题,据统计,光耗费在堵车上面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就占了每个北京市民年收入的1/3,此外北京与墨西哥城也并列为全世界最堵城市,解决堵车问题刻不容缓。然而,除道路规划设计与城市布局等短时间较无法改变的因素外,造成北京市交通壅塞的根本原因却是民众普遍行车道德不足所致,若不从此处下手,则再多的硬体建设改善措施终将功亏一愧。

    遵守交通法规号志、不对行人乱鸣喇叭以及不随便路边停车本是驾驶人应具有的基本常识,但种种违规行为在北京街头却见怪不怪。此外少数车辆的违规行为也造成了交通壅塞的连锁效应。举例而言,笔者曾在三里屯酒吧街目睹两辆为转弯互不相让的轿车,犹如“黑羊与白羊过独木桥”这个寓言故事般,两辆轿车在狭窄的路上对峙,互鸣喇叭僵持不下,两旁众多行人纷纷走避,并投以嫌恶眼光,然而车上驾驶却不自觉,此举引发起“蝴蝶效应”,后方众多车辆因无法前进,也开始按起喇叭,整个三里屯酒吧街瞬间鸣起震耳欲聋的喇叭声。虽然引起堵车的两部车皆为双B等级的名车,但车上驾驶人道德素质却非常低下,此种因个人意气用事所造成的堵车,严重影响多数驾驶人的权益,实为非常荒诞之事。这个偶发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每天在北京四处必定有无数类似的事件发生。

    此外,“中国式行车”奉行见缝插针,驾驶人们,尤其是计程车司机常为抢短短几秒而强行并线或违规并线,有时又违规回转,连带影响到对向车道。由高处眺望常会发现车阵参差不齐,此外这些抢快投机的驾驶人常会造成惊险的小擦撞,使交通顺畅程度大打折扣。笔者于下午五点半左右的东三环双井桥下,即发现多辆轿车于车阵中在等待红灯时,横躺于车道中间,造成行车困难。

    在道路两旁,也常能见到许多将马路当成私人停车场的驾驶人,使车道变得拥挤狭窄,尤其当公交或其它大型车辆经过时,车辆受困在道路中寸步难行,此种状况在北京比比皆是。

    北京市政府于整治道路疏导交通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但政府的角色主要应当是引导民众确实遵守交通规则,不论是严惩或以教育的方式,改善人民行车陋习才是疏导北京交通的百年大计,一改北京“堵城”的封号。

    (许敦杰 作者系台湾政治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