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某一天,安徽省天长市的阿峰(化名)开车拉着妻子和4个月大的儿子到南京看病,同行还有母亲和岳母。结果,在返回的途中遭遇车祸,一家5口4人死亡,唯一幸存的孩子妈妈也受重伤。一个更令人震惊的细节是,参与车祸抢救的医生发现,孩子的颅内有一颗牙齿,这颗牙齿是他妈妈在车祸发生的瞬间被炸开的安全气囊击中面部后脱落又被弹射入孩子的头中的。医生说,这颗牙齿的弹射力度,就像子弹!
这起案例以血的教训再次提醒人们一定要重视儿童乘车安全。而重视的第一步,就是摒弃那些在儿童乘车方面错误的观念。上述案例中小孩的死亡与两个主观错误直接相关:一是让孩子处在副驾驶位置,二是母亲抱着孩子。很多人都相信“父母的臂弯是最安全的港湾”这句话,但若落实在汽车安全上,就非常错误且极其危险了。数据显示,一辆以每小时50公里速度行驶的汽车,如果发生碰撞,一个9公斤重的儿童瞬时可产生275公斤的冲力,相当于从3层楼的高度摔落。也就是说,碰撞发生时由于冲击力太大成人的臂弯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而实际的情况却可能是孩子从成人手中飞脱而出,撞向前方座椅或其他障碍物,如果成人不系安全带,那么孩子在遭撞击的同时,还会承受来自于成人数倍体重的压力;孩子在前排的后果更为严重,不仅前风挡遇碰撞会产生能量反向传导,而且高度与孩子头部平齐的气囊炸开,碎片及爆炸冲击力也会对孩子造成致命伤。
现实生活中,在儿童乘车安全方面的错误观念还有很多,而汽车安全业内人士根据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以概括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一: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纪律二:儿童最好坐在后排中间位置(这个位置被称为安全系数最高的“黄金座位”),纪律三:儿童尽量少乘车;注意一:不要抱着小孩乘车,注意二:不要给小孩系成人安全带(一般汽车座椅和安全带是专门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身材矮小的儿童体形,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很可能勒住孩子的脖子,成了最危险的“索命”带),注意三:不要让小孩独自坐后排,注意四:不要将小孩一个人留在车内,注意五:不要让小孩围着汽车玩耍,注意六:不足4岁不要面向前坐车,注意七:不要使用出过事的儿童安全座椅,注意八:普通坐垫不能替代儿童专门坐垫。
树立了儿童乘车安全的正确观念,接下来就要在创造能够为安全提供支撑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上下工夫了。研究显示,汽车使用儿童专用的安全装置可有效将儿童受伤害的几率降低70%左右,伤亡的比例从11.5%减少至3.5%,其中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是最为关键的安全装备。目前,世界上有超过40个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规,强制要求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不过,由于我国消费者对儿童乘车安全认识不充分,加之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没有儿童安全座椅方面的强制法规,国内在售车型对于儿童乘车安全方面的配置也是参差不齐。不仅一些国内汽车厂家将儿童安全配置当成减配的“首选项目”,而且一些合资企业常常将在欧美版本上能够看到的儿童安全配置在转为国产后减配甚至去掉。就算加了儿童安全配置,也因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而存在产品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
所幸的是,这种局面很快会得到改观。我国首个《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国家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在儿童乘车安全方面也跟上了世界的步伐。业界认为,该国标将大大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尤其是针对一些自主品牌的小型车提高了要求,不能达标的儿童安全座椅国产品牌将被淘汰。
最后强调一句,关注儿童乘车安全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不要只在六一儿童节这几天才想起来。 □ 胡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