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不管北京市还是上海,交通这么拥堵,购买车的热情还在。更何况其他“路广人稀”的城市?中国汽车消费潜力依然很大。4S店不会倒闭,就算现在买车的热情没有预期的高,4S店逐步转移到汽车服务赢得利润。中国因着汽车产业的庞大而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后市场,但是需知,后市场要比汽车销售市场滞后2-3年,例如北京去年卖了92万辆车,今年的后市场,都在厂家保维修,厂家保养期,未体现更大更多的需求,但是两年以后会“需求”爆发出来,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潜力非常惊人。
纵观市场现象,入门低,标准少,渠道现成,利润诱人等特点吸引不少商家品牌如鱼贯入。其外,市场呈现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做的稍有起色或者有基础的企业,都“不谋而合”地眼望高处,立志打造一线高端品牌。原本热闹的汽车用品市场因此搅得更加激烈。
汽车后市场品牌“贫富差距大”定位需清晰
不禁问,努力“削尖脑袋”跻身一线高端品牌的众商家,知道“高端品牌”是什么?
一般来说,定位于高端的产品相对来说价格高、利润高、产品质量相对较高,但目标客户较少、需求较少、销售量不高(数量相对有限)等特点。 虽然高端产品的销售量没有中低端产品高,但如果占领高端市场的一部分市场份额的话,那么它也足以使一个企业生存下来并且过得舒舒服服。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高端产品代表着高端品牌如LV、香奈儿,经营一个高端品牌也会使经营者产生无与伦比的优越感。。
汽车用品,本来就是一个实用性大于装饰的行业,中间衍生一些奢侈品牌,要走“高端”是所有行业都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更大一部分市场还是在讨论“性价比”的时候。就防爆膜行业,量子膜、龙膜、3M、威固这些经过几十年发展累积,市场见证了品质,消费检验了品位的品牌,可谓是行业中公认的“高端”品牌。笔者眼见耳闻许多刚进市的品牌也扬言打造高端品牌,那谁来照顾那些需要“中端”产品的客户?
高端品牌有着高成本,与之“匹配”的也多是高价格。中国汽车消费群体,特别是由汽车下乡政策的促成的二三线城市汽车群体,对品质过硬,价格实惠的中端品牌有着巨大的需求。
仍然以防爆膜为例,国内品牌“北极光”出色地在国内中端市场开辟一片天空,新晋品牌“莱固”以高性价比的优势逐步稳固于渠道之中。
纵观汽车后市场,规模是有的,品牌也多,欠缺的仍然是专业化,鱼龙混杂的品牌让不了解行业的普通大众很难信任到底谁的才是品牌,而由此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健康化发展。后市场商品丰富,但款式雷同,很难发现新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商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价格战中,品牌自然成为利益的牺牲品。虽然许多商家都在向品牌专卖的方式转变,但目前仍不容乐观。因此,汽车后市场内的品牌形成了绝对高端品牌和绝对低端品牌行走江湖的行情,但大部分商户还处于低端,由此导致中端品牌空缺,形成品牌“贫富差距大”的现象。
所以,不论是新进企业还是仍在摸索开拓的企业,都要理清自己品牌的定位,定位是一切竞争的出发点和最终结果,定位专为竞争而生。企业要根据自身环境考虑问题。首先找出市场或消费者认知的空白点;如大部分市场对中端品牌的优势认知,市场对中端产品需求的认知,其次是将企业、产品或品牌与空白点进行结合;最后才提出自己的定位诉求。海晏威固潘丽华女士在趋势·新十年做“品牌的定位与执行”主题演讲时曾总结道:不管你品牌到最后选择什么产品,做什么品牌,最重要的还是想出你到底为谁服务,想赚谁的钱,你就盯准这批客户有什么特征。但无论怎样,大家如果想走品牌之路,价值观纠正很重要,如果说自己都没有信心,你的店、这个行业也没有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