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健康>>

人类认识帕金森病200多年,你知道如何辨识防治吗

2019-04-11 14:58:52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蔺娟、侠克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人类认识帕金森病已逾200年。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专家认为,公众应更多关注帕金森病,提高对帕金森病的预防意识和辨别能力,做到早期诊断、治疗,有效缓解病程,减轻帕金森病对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痛苦和负担。

“僵、慢、抖”是早期主要症状

帕金森病并不罕见,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比例逐渐增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建宇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为1%至2%。

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在自己住所的楼上观察到了几个邻居肢体抖动、走路姿势前倾、动作缓慢,最早系统地描述了这种疾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教授王含说,当年詹姆斯·帕金森观察到的主要运动症状如今仍是帕金森病的诊断门槛,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逐渐会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倒等其他症状。

如何早期识别帕金森病?专家认为,其早期首发症状主要是“僵、慢、抖”。王含介绍,动作缓慢是帕金森病最关键的表现,包括刷牙、打鸡蛋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能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平淡等。很多患者会手部颤抖,但也有些患者仅有肢体的僵硬感,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帕金森病学科带头人王茂德说,帕金森病还可出现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睡眠障碍、感觉障碍,以及情绪低落、焦虑、便秘等非运动症状。

治疗宜早不宜迟

“帕金森病可能是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李建宇说,其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明确,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脑外伤等均可能是影响因素。

专家表示,作为慢性病,帕金森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10年以上,需要终身治疗。尽管尚无根治方法,但及时规范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宜早不宜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胡永生说,帕金森病患者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规范治疗,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首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出现药效减退等副作用时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最佳时机。

王茂德提示,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时常常会陷入两种极端:有些患者不愿及时吃药,主观上认为拖延用药时间可以延缓药物的耐药性,但事实上,目前业内认为帕金森病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早受益”。

“另一种极端的患者则是一心求快,拼命吃药。”王茂德说,有些患者感觉自己症状加重后便自行增加药量,起初僵硬、迟缓等症状会有所改善,但不久就会由“不动”变为“多动”,还可能伴随烦躁、幻觉等副作用,导致远期治疗效果越来越差。

运动有助预防

王含说,目前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咖啡因对预防帕金森病或有帮助,太极、瑜伽、探戈等活动也被证实可以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仍然是普适的健康法则,对于帕金森病也不例外。

“在我国,帕金森病仍存在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率高、治疗率低的状况。”王茂德说,由于帕金森病起病隐匿,早期很难察觉。建议高危人群重视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其他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在化学工厂或有毒环境工作者、怀疑有肌张力或动作协调性有障碍者等。高危人群尤其要加强体力活动锻炼,包括肌力锻炼、关节锻炼、平衡功能锻炼等,并多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语言功能。

专家表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也应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建议患者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责任编辑:广岛)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