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
潜心提质量 聚力造精品
□ 徐雅臣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冬雪未融,立春已至。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2024年“新春走基层”媒体采访团奔赴北京市通州区丁各庄路72号,只有一个目的——探访中铁十四局集团京唐城际铁路八标项目(以下简称“京唐城际铁路八标项目”)施工现场。
干净整洁的项目部,“质量”元素随处可见。“坚守质量安全红线,铸造精品放心工程”“强化现场质量安全控制”……一条条宣传标语,展示了中铁十四局集团的企业质量文化;办公区墙上的各种质量规章制度,为项目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班前讲评台的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每日质量工艺和安全技术交流内容,成为项目部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教育的阵地之一。
质量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样地,京唐城际铁路八标项目从里到外,处处透着质量创新。
一踏进项目部智慧管理指挥中心,一个数据集成大屏映入眼帘,两侧副屏分别展示项目人员、质量、智能设备管理及安全隐患画面。
“用科技助力施工生产,我们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的智能化提醒和北斗自动化监测营业线,可以采用AI抓拍、智能安全帽、车辆定位、来车预警、门式起重机状态监控等手段,指导现场安全施工,确保生产质量。”京唐城际铁路八标项目负责人孙立军边请工作人员演示操作,边介绍说。
屏幕上,不同的画面既能俯瞰整片工地施工动态,又可以拉近观看施工细节。打开“施工图册”,可以调出施工过程中不同模块的画面,能够直观地了解工程进度和工程实况。
据项目部测量主管李维川透露,京唐城际铁路八标项目采用北斗智能监测系统,利用毫米级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空地一体、全自动数据在线监测。质量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过程及质量的可追溯性,通过智能温控系统、智能洒水系统,实现构件智能控制,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自动检测,保障了预制构件质量。
位于地下23米处的盾构施工现场,机械阵阵轰鸣,控制室内盾构机司机紧盯控制室屏幕,仔细分析着盾构机各项掘进参数;控制室外,盾构机电机驱动着刀盘,切削着地层。地下空间,就这样一点点向前延伸。
“我们的‘京通号’盾构机是北京地区目前直径最大的高铁隧道盾构机,2024年将向前掘进1285米,依次穿越‘一河一路一文物’等风险源,计划今年6月10日与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连通,实现全线洞通。我们在重视工程进度的同时更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盾构机旁,京唐城际铁路八标项目盾构副经理魏哲深有感触地说,京唐城际铁路建成后,能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之间的联系,让三地更多的人享受快捷便利交通。作为这项工程的建设者,大家都感到无比自豪。
《中国质量报》【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