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喜看硕果盈枝 共话前景无限——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3-06-12 15:08:15 中国质量报

喜看硕果盈枝 共话前景无限

——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为充分发挥标准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凝聚全球标准化发展共识,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发出《国际标准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倡议》——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支持下,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市召开主题为“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探讨国际标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我们相信,推动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国际标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认为,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支持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发挥国际标准引领作用;

我们携手,共同推动绿色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不断健全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推动绿色制造、绿色消费标准实施,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倡议,开展标准化国际和区域合作,通过交流和分享绿色低碳领域知识、经验等,为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6月的山东青岛,繁花似锦,天高海阔,气候宜人。6月9日,以“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盛装启幕。


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会场

本次大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承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秘书长菲利普·梅茨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柯良栋在大会上致辞。大会发表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支持在中国开展标准化能力建设的声明,发布了《国际标准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倡议》,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标准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培训活动合作协议(2024—2025年)》。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AFSEC)、泛美标准委员会(COPANT)、法国国家标准化机构(AFNOR)等组织的负责人,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气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部分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及专家学者约300余人会聚一堂,共话“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商标准化发展大计,共谋可持续发展良策,凝聚全球标准化发展共识。

当前,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重点、热点,绿色低碳标准化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与会嘉宾围绕标准在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路径和方法展开交流,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标准化的良好实践,携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标准化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以国际标准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会议达成一个重要共识:绿色低碳标准化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搭建一个标准国际化平台,充分利用标准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人类的未来所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发表演讲

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国际交流、便利贸易往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ISO贸易促进机构与国家标准机构合作指南的国际标准立项工作。与文旅部合作,推动4项国际标准立项,预研3项国际标准。充分发挥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作用,推进标准化工作。”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柯良栋表示,2021年,中国贸促会将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法定职能,把标准化工作与4条业务主线相互结合、深入融合,探索了新模式,取得了新成效。充分发挥国内国外贸促系统的优势,积极探索团体标准化+国际标准化模式。在国家标准委的支持下,成功推动ISO管理咨询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去年6月,中国贸促会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ISO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所倡导的贸易促进机构与国家标准机构的合作率先在中国落地。

“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经济不确定性等问题,都是今日所面临的挑战。尽管有这么多不利的因素,但所有的危机中也会有创新与进步的机会,‘危机’包含着‘危’和‘机’。”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主席斯特凡诺·卡佐拉里认为,标准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原则。

“我们需要集体努力,而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给我们交流彼此想法提供了平台,欧洲标准委员会和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非常高兴看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国家标准委之间的合作是富有成效的。”斯特凡诺·卡佐拉里表示,要有非常强大的可行的标准化体系,能够适应未来,且能够应对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期待共同合作,培训下一代的标准制定者,帮助世界实现绿色转型,共同努力去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世界。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值得关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最为关注和紧迫的议题,全球碳治理相关规则体系基本成型,科技创新成为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牵引。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看来,重点是要强化国际国内一体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根据政策、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标准化需求,提出促进绿色低碳标准化、国际国内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突破路径和具体工作措施。

赵宪庚认为,标准化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有着引领和支撑作用。标准是实现降碳目标的约束手段,现有的112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75项强制性能效标准,有力支撑了节能降碳减污工作。标准是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基础工具,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为摸清碳排放家底提供了基础共性方法;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等标准支持各类主体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提高绿色化、智能化程度等。

“标准是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负排放技术等绿色低碳创新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产业链的基础,也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行证。”赵宪庚表示,标准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RCEP等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实现低碳转型、畅通国际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我们的组织会鼓励成员参与标准的国际开发,并且推动各国使用这些国际标准。”大会上,泛美标准委员会秘书长科瑞·艾基诺用实例分享了如何利用标准化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便为全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发展,这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需求,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比如,很多上合国家都是传统的能源大国,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很多上合国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标准化这项工作是绿色低碳的基础和重要的政策工具,没有标准化,我们的绿色低碳就很难去认定、去判断。”上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安佰生说,这次大会通过全球共同讨论“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共商、共享、共治的理念,将给全球带来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主题为“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标准的力量,可以引领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而标准化的力量已不再局限于工业一域,而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各领域全覆盖、全发力、全推动。

一场国际盛会,就是一座合作桥梁。“从2017年举办首届国际标准化大会以来,青岛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标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城市。青岛借助标准化大会,城市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高善武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快标准创新型国际城市的建设,特别是要鼓励支持青岛市的优势传统产业,比如海洋、轨道交通、电子家电、橡胶轮胎等领域,推动青岛优势产品和服务标准走向世界。同时,支持从青岛走出去的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的标准化活动,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的制修订,使青岛产品的优势转化为标准的优势,通过标准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优势。

善其身,惠天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文件,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标准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当前,山东正紧紧抓住建设先行区的重大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承丙说,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搭建了一个国际标准化高端对话的平台,提升了国际标准化活动影响,凝聚了国际标准化合作共识。当天除了主题大会、平行分会等,还举行了多场标准化双边活动。

记者了解到,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始终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能力提升合作。早在2017年,青岛市政府就与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签订了《关于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三方行动计划》,青岛成为ISO在中国的首个培训基地,目前共举办24期ISO培训班,来自东亚、南亚、中亚、东欧的2979位专家参训。同时,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还建设了国际标准化培训专家库、开发国际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培训基地官方网站、开展中德充电桩重点标准比对项目研究等,为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化能力和水平作出青岛贡献。

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菲利普·梅茨格在大会上就支持在中国开展标准化能力建设发表了声明。他表示,国际电工委员会支持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来组织一年一度的国家级青年专家项目,以便与青年专家和未来领袖进行交流,并借助该平台选拔中方人员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青年专家项目。国际电工委员会认可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为举办青年专家项目所做的努力。该项目将邀请亚太地区国家的青年专家和未来领袖参加培训,并为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国际电工委员会支持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培训主席、秘书、召集人、项目负责人和专家,有效参与制定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认可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南京设立国际电工委员会活动推广中心的倡议。

记者了解到,大会主题围绕标准化和绿色低碳发展,5个分会议题的设置则多领域、广范围、多层次,聚焦绿色海洋、绿色能源、绿色港航、上合示范区绿色发展、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参会代表们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共鸣,也刷新了人们对国际标准化的认知。自然资源部科技司副司长辛红梅介绍,海洋负排放是海洋碳汇研究的重要领域,由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牵头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获得联合国批复,希望未来以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及其标准研究中心为依托,与各国科学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深入合作,形成研究合力,促进更多的绿色低碳海洋标准、海洋负排放科研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共享全球治理方案。

绿色低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推动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标准化赋能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平行分会上,上合示范区标准化战略联盟和上合示范区服务贸易标准创新联盟成立。各联盟单位将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深度挖掘上合示范区内重点行业、领域,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上合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标准支撑,推动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通过连续3届大会的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已经成为我国标准化组织举办的高规格、高水平国际标准化盛会和国际标准交流新平台,也成为扩大对外开放、以标准联通促进产业技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有效提升了国际标准化活动影响,促进了国际标准化交流互鉴,凝聚了国际标准化合作共识。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一场以标准为媒的标准盛会,也是一篇庄严有力的绿色宣言,必将为标准创新壮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已经成为了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旗舰性的会议,有国家层面的、省级领导以及市级领导参与这些活动。除了领导以外,还有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参与本次重要会议。ISO在2021年的《伦敦宣言》中向全世界作出了承诺,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最早支持该承诺的组织之一。气候变化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ISO可以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ISO的系列标准可以提供给全世界以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这样复杂的挑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能做的事情,必须要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群策群力,青岛标准化大会是至关重要的会议,给了参会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菲利普·梅茨格:近年来,全球都加强了对于解决气候变化所作出的承诺,而且现在全世界各国都走到了一起,共同认可我们需要迫切地采取相应的行动。在过去10年中,IEC也一直在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IEC支持气候行动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制定标准来促进可持续性以及对于环境的责任,包括制定设计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整合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为行业和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框架,可以采取可持续的做法,并且减少它们的碳足迹,以确保顺利过渡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IEC的合格评估专家制定了一个关于碳足迹验证的相应计划,并且提供独立的验证和认证工作,能够帮助公司来使用并且来证明它们可以有正确的方法和流程来计算特定产品的碳足迹。IEC的工作可以把企业“漂绿”的行为丢弃到历史的垃圾堆里。

为了使IEC的倡议和计划的影响得到最大的价值实现,IEC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IEC坚信标准和合格评定的工作是支持气候行动的非常有力的工具。IEC致力于通过制定非常强有力的与全球相关的标准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也邀请大家来浏览IEC官方网站上的气候行动资料,帮助大家去了解在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如何应用IEC的工作来应对这些具体的挑战。我非常期待我们能够继续进行合作,并且支持采取气候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且保障我们星球的未来。让我们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共同有所作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喜看硕果盈枝 共话前景无限——20 ...

  • 一座博物馆里的农耕史诗——中国一拖 ...

  • 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 ...

  • 黄金宝:以千人万店开启个人经济体新 ...

  • 建设标准化创新发展新高地——山东大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