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甘肃平凉市全面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
□ 马 计
五月的甘肃省平凉市,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宣传标语在平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俨然成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高位推动开局良好
平凉是甘肃省第一批获得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命名的城市,也是第四批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城市。
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从组织体系、体制机制、技术支持、社会共治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食品安全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平凉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平凉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3次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各县、乡、村比照市里的做法,主动扛责履责,形成了“党政同责、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该市将包保督导融入党政干部日常工作体系,实施“黄牌警告”制度,有效推动包保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平凉带动县、乡、村三级全部完成次首包保督导工作,督导率达到112.67%。
全市确定了包保主体20299户、包保干部4406人,配备食品安全总监577名、安全员2.1万名,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党政干部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3个环节全覆盖。
“平凉在全省范围内先行先试,扩面提质,在推动‘两个责任’落实方面见行见效、开局良好。”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庆邦说。
食品安全从娃娃抓起
“小朋友,要牢记,食品安全很重要,油炸食品方便面,不要把它当饭吃,食品安全记心间,我的健康我做主,何婷宣。”走进静宁县第三幼儿园,一幅手绘画映入笔者眼帘,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这句话。
该园副园长、食品安全总监樊玲玲说,幼儿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身就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的防护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让安全营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为此,平凉在学校食堂探索实行“双安全员”机制,推动落实“索证索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落实落细,开启学校食堂规范化、标准版管理模式。
在平凉一中的宣传片里,能清晰地看到市委书记、市长督导工作,教育局局长和师生们一起用餐的场景。平凉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李生强表示,监管直管“双管”发力,有力有效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落实,切实保障了校园食品安全,筑牢了师生健康防线,有力推进了教育教学中心工作。
全力巩固食品安全基层管理防线
静宁,是陇东食品加工的集散地,也是平凉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桥头堡”和“前锋营”。
“静宁县委、县政府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善治良方,将食品安全‘包保制’与食品产业‘链长制’相结合,列支政府奖补200万元引导支持100户小作坊入驻金果博览城豆(面)制品、工业园区肉制品2个集中加工区,面积达13010平方米,投资8亿元,预计年产值2亿元,为小作坊聚点成块、规范生产、形成产业探索了路子。”静宁县副县长范军说。
正在给儿子办婚宴的平凉市民顾大妈说,不怕花钱,就怕吃的不干净不放心,现在好了,能通过明厨亮灶、后厨参观的方式,打消自己的疑虑。同时,让自己成为了食品安全的参与者、见证者和监督者,对此深感踏实。
“抓落实不应该看作是一时之需,而应该形成一种常态,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践行‘三抓三促’行动的有力抓手,以打造‘示范引领’项目为突破口,着力在抓提升、建机制、增实效上下功夫,全力打通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最后一公里’,给人民交一份满意的食安答卷。”平凉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杨永生说。
有志之士在开拓,有识之士在思考。智者强,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