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引导全行业编码体系统一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快递电子运单等两项国家标准
本报讯 (实习记者 王雅雯)4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近日批准发布的《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进行解读。
据了解,两项国家标准中,前者关注快递包装上粘贴的电子运单的总体要求,后者关注寄递地址的编码规范,两项标准充分总结了近年来邮政行业标准化实践经验,融入了新技术新材料等最新科研成果,对于推动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邮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邮政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基础标准。
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徐长兴介绍,《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基于2015年发布的邮政行业标准制定。该国家标准规范了快递电子运单的类别、层数及规格尺寸,推荐快递企业使用一联运单,取消了原行业标准中的三联运单;明确了快递电子运单上码号区、目的地信息区、收件人信息区、寄件人信息区、内件信息区、签收区等不同区域及信息内容要求,进一步优化区域划分与布局。
此外,徐长兴表示,《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还设立了专门章节,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内容,具体包括禁止显示完整的个人信息、推荐对个人信息进行全加密处理、规范个人信息相关内容的读取权限等。特别是该标准提出了快递电子运单所用纸张、背胶、油墨,以及字体字号、隐藏及加密处理、胶粘物理性能等一系列技术指标,并给出检验方法,进一步规范快递电子运单的生产、使用和检测,更好地满足寄递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快递业绿色环保发展需要。
据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莹介绍,《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国家标准顺应我国邮政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提出了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的编码原则、编码规则和编码维护要求。标准中给出的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由国家(地区)码、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码、寄递位置码等基础编码,以及企业码、物品属性码等扩展编码两大部分组成。她表示,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比如,应用在无人机、无人车上,可以实现自动导航和智能无接触服务;应用于地址信息不详的边远地区,可以精准定位到厘米级的具体地址,实现准确的收寄和投递;应用在邮快合作、快快合作领域,可以连通不同企业的数据信息,实现共同分拣、共同投递等。
徐长兴表示,《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首次实现全行业地址信息及编码体系的统一,有利于解决各寄递企业编码不一、维护成本高、无法共享的问题,推动实现共同收寄、分拣、配送;有利于方便用户下单、提升用户体验,对于帮助快递小哥实现路径优化和位置导航具有辅助作用。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将配合国家邮政局,加大对两项国家标准的宣贯实施力度,进一步提升快递电子运单等绿色包装产品应用水平,鼓励寄递企业积极采用通用寄递地址编码,支撑构建畅通高效、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寄递物流服务体系。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