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打造智慧“三网一中心”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纪略

2022-11-18 11:18:06 中国质量报

打造智慧“三网一中心”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纪略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

随着市场主体规模日益庞大,市场业态愈加复杂多元化,有限监管力量与繁重复杂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市场监管手段和方式难以适应市场主体活跃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建立一套更为高效的新型服务监管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要统筹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更好服务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进一步夯实智慧监管工作,响应基层工作需求,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智慧监管的工作方案》《2022年智慧监管工作要点》,加强对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智慧监管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提出“七个一”(一标贯全国、一照走四方、一码识信用、一号保维权、一库清底数、一网抓监管、一图知风险)智慧监管工作总目标。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荣山(前排左一)在赤壁市调研基层市场监管所智慧监管应用工作。

立足新发展阶段,智慧监管是解决市场监管基层人少事多矛盾的最优方案、是实现精准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顺应数字化发展、加强协同治理、强化对监管的现实需要。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面对728万户市场主体、5800多万消费者,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和要求,发挥信息化、新科技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坚持信息化建设由市场监管总局、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两级负责、统筹管理模式,全力推进以“三网一中心”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集成行政审批业务的“智慧审批一张网”和着眼综合协同监管的“智慧监管一张网”已初步建成,提供“一站式”聚合服务的“智慧服务一张网”正在建设中,集“三网”数据于一体的“大数据能力中心建成运行,基本实现应用功能一体化、应用范围一条边,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以“机器换人”破解“人少事多”等难题,初步实现智慧化监管、全领域监管、协同式监管,破解监管资源与监管对象不匹配难题,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效能,减轻基层监管工作人员负担,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便利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有效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依托“智慧审批一张网”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近年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应用”的要求,“大集中”统筹整合建设行政审批系统,“一套系统”用到底,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盲目立项、重复建设,实现“一套系统办审批”。系统整合后,办事群众在办理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业务时,不需要登录多套系统,不需要重复录入多次数据,便捷性大幅提升。无论是办事群众还是审批人员,只需进“一网”即可完成行政许可业务的申报和审批,电子证照也实时生成,用户具有较好的应用体验,其主要作法体现在3个方面:

在全国较早实现“一套系统管审批”。将食品、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计量、广告、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8大类行政审批业务融合到“智慧审批一张网”,构建支持省市县三级使用的一体化在线行政审批平台,形成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办、一网通办”的全新工作模式,有效解决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审批多个系统操作、互联网申报率低、审批结果信息反复填报等问题。系统上线至今,湖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智慧审批一张网”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业务83.8万件。

开展市场监管“一照通”改革。在统一湖北省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系统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行政许可等相关证照信息,以营业执照为载体、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进行汇集、整合、关联,建成市场监管“一照通”系统,实现主体登记和行政许可业务数据的深度融合。通过微信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市场主体相关证照信息,市场主体无需领取、打印纸质证照,方便市场主体出示证照和消费者、监管人员查验。目前,湖北市场监管“一照通”系统已汇集营业执照728.8万余份,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计量、检验检测、广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8大类行政许可证133.4万份。

深化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改革。将湖北省现有的728万份电子营业执照全部推送到湖北省政务网,作为政务服务基础数据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在线办事提供身份核验和数据共享服务。2020年,在全国首批实现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2021年,实现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全省覆盖。2022年1月,在全国率先开通企业电子印章跨省互通互认服务,外省企业在当地使用电子印章即可完成在鄂投资兴业相关业务办理。今年,湖北省率先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府采购领域的深度应用。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宜昌市、荆州市、钟祥市实现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的政府招标采购“一网通投”,依托市场监管总局开发的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升级改造政府采购交易系统,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一键扫码、自动代入企业基本信息,全程免费,多用户共享、多平台互通,投标企业身份认证、标书加盖电子印章、标书加解密环节全部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完成,全业务流程“一照通办”,全交易活动“免注册、无介质、零成本”,实现“一把钥匙开N把锁”,投标不再受地域、人员和终端限制,深受广大市场主体欢迎,在4个试点区域每年为市场主体节省费至少800万元。同时,为交通银行、湖北银行开通电子营业执照服务通道,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认证、证照共享等功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推进银行企业开户、账户变更、账户注销等业务接入电子印章服务。

目前,已有70多万户企业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完成电子签章,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办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及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业务,完成在线一键签章操作308万次。

织密“智慧监管一张网”

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为解决市场监管基层“人少事多、监管力量不足”等难题,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四统一”的标准(平台标准规范统一、监管事项统一、监管数据统一、风格样式统一),实现监管业务一网统管、协同联动、闭环流转。


湖北省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照“智慧监管一张网”下发的监管任务,通过“湖北智慧市场监管移动端”对食堂食品安全开展检查。

建成“智慧监管一张网”。以基层一线需求为导向,把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监管、产品质量监管、特种设备监察、计量监管、检验检测监管、信用监管、执法办案、广告监管、网络交易监管等业务按照统一标准全部整合进入“智慧监管一张网”,实现市场监管业务全覆盖、省市县(区)局和基层所监管层级全覆盖。该网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套清单教监管。将所有市场监管工作要点进行通俗化和细颗粒化处理,将专业监管词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监管事项,形成一套基层监管人员可以轻松看懂并很容易掌握的监管清单,无论年龄大小、能力高低,只要对照监管事项清单逐项确认即可完成各业务条线的监管。

一部手机做监管。将智慧监管多个应用场景统一整合到“两端”(PC端、移动端),基层监管人员携带一部手机,通过对智慧监管移动端内引导式监管清单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多个业务领域现场监管工作,让基层市场监管人员“一机在手,监管少忧”。现场检查用时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检查数据核对整理用时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至10分钟,电子监管文书在线生成,效率分别提升60%和90%。

一个闭环督监管。全省业务条线标准统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从上级发起监管任务到基层完成监管任务的全过程进行程序控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和动作,监管任务都不能完成,倒逼监管人员必须按照统一的监管流程、监管事项、监管动作开展监管,各业务条线监管任务进展情况一目了然,便于上级部门对监管工作精准督办考核。目前,该平台注册监管人员10.3万人(含外部门监管人员),互联网+监管事项154项,开展各类业务监管25.6万户次。

建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2020年,紧急建成湖北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信息化平台,按照“人物车地”同防的要求,“企业端”“监管端”“消费端”构成“鄂冷链”,对进口冷链食品全闭环追溯管理。冷链企业执行“四全”措施,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报备、出入库、赋码、扫码、拆包、库存管理。监管人员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关联的人、车、库精准追溯管理。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了解进口冷链食品的溯源信息。累计纳入生产经营企业8421家、冷链食品22.06万吨,赋码1195万张。

科技赋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等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场监管信用信息、投诉举报信息和互联网及第三方相关信息,建成湖北省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平台,通过数据建模对全省市场主体和食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的企业通过信用分级分类完成“全景画像”,分类分级的结果在“双随机”、执法办案等监管系统中得到充分应用,对发现的风险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用智慧监管守住安全底线。

探索开展社会共治和非现场监管。在全省范围推广应用“湖北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整合接入全省“明厨亮灶”、集中监管仓、婴幼儿乳制品等关键场景视频图像,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控图像信息和业务数据。该平台获取的视频信息通过AI人工智能判断后,将风险预警及时提供给食品经营单位、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食品行业市场主体自证合规、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监管单位闭环管理,减轻企业迎检负担,逐步实现消费者喜欢看、餐饮单位愿意干、监管手段智能管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建设全省统一智慧执法办案系统。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建设具有当事人信息自动导入、案件类型自动分类、法律法规智能引用、同类案件自动关联、处罚建议和自由裁量建议智能生成、办案过程痕迹可控、规范文书自动生成、结果自动公示、数据智能分析等特点的协同执法办案系统。协同执法办案系统接入“智慧监管一张网”并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广使用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领域案件立案、办理、结案流程均已上线,省市县局和基层所四级全面应用网上办案系统,网办率达100%,与湖北省检察院两法衔接平台数据对接率100%,为全面规范执法行为,降低履职风险,提高办案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撑。

建设“智慧服务一张网”

当好金牌“店小二”

筹建“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为全面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以企业、个人、相关技术服务机构等三方用户为服务对象,整合市场监管部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广告宣传以及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业务领域质量技术资源,将各要素进行关联,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智能匹配,协同服务机构、专家队伍、运营队伍及监管机构,组建满足市场主体不同发展阶段、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线上“客服”团队,为市场主体质量提升、品牌培育提供“一站式”“一揽子”集成解决方案,打造开放共享、运营规范、便利快捷、科学精准、优质高效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


餐饮主体负责人通过“湖北智慧市场监管移动端”确认现场检查结果并在线签字。

开设企业服务两个专区。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建立企业开办和注销两个网上服务专区,做到“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即时回馈信息”,为企业开办及注销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两个专区均具备“多事项联办”功能,其中,企业开办专区可一次性办理企业注册、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和发票申领预约等事项;企业注销专区可一次性办理企业注销、税务注销、海关注销、商务注销等事项。

创新市场主体登记“智慧办”。进一步巩固提升企业开办“210”标准,打造企业开办服务“升级版”,全面推行企业登记“智慧办”。改变原有的营业执照人工审批模式,将业务审批工作按照设定规则交给系统,实现无人工智能审批,依托“智慧办”平台实现企业设立登记环节“秒批秒办”。通过设置在政务服务大厅、市场监管所、银行网点、社区等地的自助办照终端和证照打印机,企业提交资料后最快五六秒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

发挥“大数据能力中心”作用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数据资源“资产化、目录化、持久化、可视化”的目标,将市场监管全部业务系统数据纳入中台管理,通过大数据能力平台开展数据应用,为智慧监管服务提供优质数据资源和应用的同时,也为做好数据共享工作夯实了基础。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向信息化工作调研组展示市场监管大数据能力平台。


在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市民通过“智慧办”商事服务一体机,从填写资料到打印出照,不到10分钟就领取了营业执照。

建设市场监管数据中台系统。2019年,建成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第一个数据中台,将各类分散的数据进行有序管理、精细治理、方便应用,实现数据管理资产化、目录化。对各业务条线的数据进行清洗,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产品设备编码等为标识,对数据进行汇集、整合、清洗,形成多元化采集、主题化汇聚、知识化分析、个性化服务、开放化利用的市场监管大数据资源体系,对整合后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处理。湖北已将市场监管全部业务数据纳入中台管理,为智慧监管服务提供优质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数据中台已汇集业务主题24个,库表64张,数据总量1.29亿行。

建设市场监管大数据能力平台。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监管工作需求,更好利用先进技术为市场监管赋能,全面推动市场监管由传统监管模式向智慧监管模式转型,以数据中台为基础,不断扩大大数据应用范围,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大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应用,建设大数据能力平台,包括市场监管每一天、综合查询、企业“全景画像”、决策支持、风险预警等模块。将全省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数据通过采集、整理、关联后融为一体,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助力下,用大数据视角、全局理念、全省市场监管业务改革发展方向进行数据分析能力输出,引领市场监管业务向智慧化、现代化转变。

大数据监管提升精准发现能力。以各业务条线工作需求为导向,优化完善平台相关功能,开展市场监管业务数据挖掘、比对分析和信息研判,辅助监管人员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规律与特征,主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为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审批、监管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大数据系统对业务数据指标进行建模,从多维度和多视角推演出需要重点监管的行业、区域和具体监管对象,并以此为靶向开展精准监管,有效解决传统监管方式对监管对象的不确定性问题。帮助监管人员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规律与特征,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强化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提高风险预判和处置能力,实现有效智慧化监管。

(本版文字和图片:申军、郭姗姗、曾里;策划:石刚、曾宇卉、邹明)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2民族赛装 ...

  • “红装墨相”融汇新水墨语言——《刘 ...

  • 第五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在河北雄安 ...

  • “六方合作” 引来思南黄牛产业发展 ...

  • 思南许家坝镇:“三个坚持”过上“牛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