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青海省西宁市“十四五”市场监管工作开局良好

2022-01-21 15:11: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积极履职尽责,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保安全、维权益、打假劣、提质量、优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环境,守稳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西宁市“十四五”市场监管工作获得良好开局。

——压实责任,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护网”。一是督导检查常态化。持续督导检查市场疫情防控情况,压实集贸市场、餐饮单位、商超、药店等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督促做好消杀、测温、扫码、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二是突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及监管总仓“三证一票”制度,入库进口冷链食品5.7万余吨,开展人员、环境等核酸检测6万余份,联合市卫健委等13个部门先后2次组织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演练。三是强化疫苗及核酸检测试剂质量监管。落实疫苗质量安全电子追溯制度,排查整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疫苗接种单位风险隐患16条。

——立足职能,守稳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堤”。一是全面落实“四个最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深入开展小作坊、肉菜市场、校园食堂、幸福食堂、保健食品、农村食品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小作坊和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检查全覆盖,社会餐饮、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分别达到52%、82%,依法查处食品违法违规案件162起;组织专家对西宁市40家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隐患评估,依托数据平台累计排查整治问题餐饮单位693户;对全市68个快检室进一步规范,投入1184万元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3万余批次,食品、食用农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9.4%、99.2%。二是着力提升智慧监管水平,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开展药械“蓝箭护航”行动、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行动,注销零售许可证11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2起,集中销毁过期药品7.8吨。抽检药品及化妆品各400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9.5%、97.3%;充分发挥药品零售店“哨点”作用,建设了针对四类药品监管的“阳光药店APP”系统,实现对发热患者的及时追踪管理,积极筹建医疗器械试剂智慧监管系统。三是聚焦群众关切问题,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先后开展电梯、起重机械、气瓶、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安全专项检查14次,“专家查隐患”活动21次,2021年度特种设备抽检发现隐患问题 521个、重大安全隐患58个,分别比去年下降19.6%、67.6%;牵头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改问题、隐患电梯1656台,电梯定检率达到96.3%,电梯投保率达到50.1%,电梯投诉较去年下降32%;初步建立市级气瓶安全追溯系统;强化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组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34次。四是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提升质量标准规范。组织开展煤炭、学生服、农资、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和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抽检相关产品1624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4.5%、99.6%,立案查处76家;开展全市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案件19起;开展西宁市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全市获证934个,较上年增长5.4%,160家企业的559个企业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

——主动作为,打好规范市场秩序“组合拳”。一是维护市场公平秩序。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网剑”、民生领域“铁拳”等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违规营销、假冒伪劣、冒用身份证登记企业、侵犯个人隐私、传销、违规直销等各类违法行为,全系统立案查处违法经营案件356件。二是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加强价格监督检查,规范明码标价行为,督促落实保供稳价措施,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16起。围绕群众关切,开展不合理医疗、房地产、高价月饼、教育收费等重点领域价格行为专项整治,对15家价格公示不规范的单位责令整改。三是加强直播带货等新兴行业领域监管。以网络直播形式突击检查了群众关注度高的“网红餐厅”,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约谈外卖、社区团购平台企业及网红主播,强化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四是全力巩固市场“创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市场乱点乱象,督促整改不规范经营及环境卫生问题292处,发放《督办通知书》37份;持续做好民族团结“进市场”工作,发放宣传海报、手册4600余份,推荐莫家街市场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场。

——保障民生,构筑安心消费“防火墙”。一是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示范活动。对2019、2020年度的创建示范单位进行了复核,2021年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93家。二是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分流转办12315平台投诉举报751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2万元。全市消协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5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7万元;鼓励企业加入“ODR”平台,推动消费纠纷在线和解,西宁市注册“ODR”平台企业33户。三是加强宣传教育。针对消费热点及时发布消费提示、警示14期。“3.15”期间,组织开展“新消费维权、你我同在”网络直播活动及消费维权论坛、通讯企业集中约谈。

——优化服务,下好服务市场主体“先手棋”。一是涉企收费治理成效显著。对604家行政事业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商业银行、水电气暖供应单位重点领域收费行为进行了检查,发现处置违规收费问题4起。持续开展转供电环节电价检查,排查转供电主体723家,督促627家清退多收电费1.2亿元,立案查处17家。二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得到有效维护。制定印发《西宁市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抽查制度》等3项制度,对各成员单位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全年审查增量政策措施157件,存量政策措施125件,修改调整政策措施5件。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牵头制定《西宁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和仲裁委共同组建了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办公室,拓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渠道;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开展商标专利侵权执法行动7次,查办商标侵权案件52起,销毁假冒侵权商品7万余件;加强专利创造运用,完成2021年度专利资助项目征集评审工作,今年全市专利授权量329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322件,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4件,分别同比增长22.92%、38.79%、14.69%。

——提升效能,树牢新型监管机制 “风向标”。一是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制定部门联合年度抽查计划,动态调整“一单两库”,出台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细则,完善抽查工作指引,制定抽查检查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本部门及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市场监管系统累计发起参与抽查76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2835户。二是积极推进信用监管。积极指导督促企业按时完成年报,西宁市2020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为91.68%,保持在全省前列;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青海)和信用西宁平台,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205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6163户,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100%;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依托青海省市场监管局综合业务监管系统协同监管平台,科学划定风险分类等级,将59587户企业信用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三是加大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清理力度。协同税务部门启动强制退出程序,对连续两个年度未年报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264户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待完成调查取证后,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四是推行智慧监管新模式。西宁市市场主体信息库及联动监管平台项目(二期)建成并通过验收,稳步推进大数据监管服务中心、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扩建项目建设,推行“互联网+市场监管”新模式。(供稿:青海省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校 ...

  •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集中开展加油 ...

  • 重庆梁平:打姜窝 种生姜 助增收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 ...

  • 过节不打烊! 看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