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食品监督抽检是挖掘食品加工过程潜在隐患,提高监管靶向性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对抽检中样品不合格如何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然后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整改,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却一筹莫展。
召开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现场会
对此,江苏省江阴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组织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市食品检测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到食品生产企业,召开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现场会,切实解决食品生产企业遇到的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难、整改不具有针对性的实际困难。
通报不合格情况,不合格原因初步分析
本次现场会首先对三家食品生产企业的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情况通报,三批次不合格产品为防腐剂超标(1批次)和菌落总数超标(2批次)。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和两位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企业的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监控、人员管理、生产记录尤其是配料记录等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分析。
初步梳理可能导致产品出现不合格原因
出现防腐剂超标的产品配方一直未更改,出现不合格可能是操作人员在拌料时搅拌不均匀所致,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包装过程中产品受到污染所致。
专业人员进入企业生产现场指导
进行现场指导
为准确排查出菌落总数超标产品的不合格原因,技术人员现场察看了企业的生产车间,对更衣室、配料间、成型间、冷却间、包装间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可能造成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现场提出了整改意见。
检测人员现场取样检测
同时,还组织专业检测人员进行生产现场微生物取样检测,项目分别为包装车间的“空气中沉降菌落检测”、 包装车间及冷却车间的“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检测”和加工馅料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经检测,采集的11份生产环境物体表面样本,将近一半检出菌落(11个样本中有5个检测出菌落),并且包装线护板2检出菌落总数数值较大,在检出菌落的5份物表中,有3份检出了大肠菌群。
检测结果提示包装线存在较大隐患,应加强对包装线的消杀工作,比如除了用消毒剂擦拭外,还可用移动紫外灯强化包装线的消杀。包装线检出大肠菌群,说明存在粪便污染,这与员工的个人卫生情况及环境中温血动物的存在有很大关系,应加强员工个人卫生管理以及无菌操作理论、实践培训,同时加强和完善防止动物进入设施的建设。
检测人员现场取样检测
三家企业通过现场会上的不合格原因分析以及现场取样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食品配料过程和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立即进行了整改。
整改后,三家食品生产企业同种产品的同一检测项目经复检后均合格。
江阴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各食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贮存运输等关键环节质量管控措施,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将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到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以及违法添加等问题依法从严从重处理。(来源:江阴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