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队伍 不平凡的境界和担当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疫情防控先进事迹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战“役”打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这支平均年龄已53岁的队伍,闻“战令”而动,投身关停保供“战场”,扬起监管执法“战器”,施展督导指导“战术”,筑牢排查值守“战线”,打出了年轻人的“战姿战力”,打出了渝水市场监管人的境界和担当。
“逆行+先行”,两道战令抗击疫情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渝水市场监管人就是一群有精神的人。战“疫”令一出,他们义无反顾的奔赴抗“疫”最前沿。
新年第一天,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就吹响了战疫“集结号”,发出了第一道“战令。全局141名干部闻令而动,迅速到岗到位,“逆行”而上。机关干部全员驰援基层,奔赴一线。基层同志任劳任怨。钟海波凌晨4点兼程,及时归队;陈俊生主动“舍小家”,扛起担当;李茂,哮喘病发作,依然坚守一线;张健,7级伤残,冲锋在最前沿……截至3月2日,39个昼夜连轴转,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疫情防控的忠诚担当。
“让党旗在抗击疫情一线高高飘扬”,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发出了第二道“战令”。李晓宝,这支队伍的“火车头”,坚定信心,走在前列。他是全局抗“疫”作战的“总指挥”,更是一线抗“疫”“排头兵”。在这条战“疫”路上,他带领全局党员干部“逆行先行”,展现“硬核”担当。36名党员主动请缨,甘当居家隔离人员代购配送“快递员”;钟海波主动请战,扛起执法投诉重担;谢秀娟、朱发保、罗来贵3名老党员,站好最后一班岗,用行动作答:战“疫”功不成,身不退。
“关停+保供”,两个“战场”践使命
切断“传播链”,是战胜疫情直接有效的办法。劝导活禽经营户暂停营业,严禁野生动物交易,关闭疫情防控难度大的4家农贸市场,关停各类餐馆、服装店、理发店、杂货店等非生活必需品经营场所等等。重担压上了市场监管人的肩头。全区这类小型经营门店有3万多户,141名渝水市场监管人硬是用实践作答,网格包干,分片到人,责任到户。通告张贴到每家门店,一户不落,电话微信通知到每位店主,一人不漏,巡查检查做到全区域全方位,一家不少,劝导停业做到必停必关,一个不放,仅用两天时间做到了“关停到位”。为防止反弹,他们日巡夜查“回头看”,确保了活禽交易“零发生”,确保了关停场所“零开业”,有效阻断了病源传播途径,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保供“菜篮子”,解决群众“买菜难”,才能让居民“宅”家无忧。该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拓展蔬菜供应保障渠道。建立“微菜场”,小区居民可以在小区门口的增设临时销售摊点就近买菜;发展推广网络购菜服务,推动观下农贸市场建成“网上农贸市场”,对接京东、山水生活网等电商企业,搭建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平台;联系绿欣沙堤、江南红、小华巾帼禽业等蔬菜及肉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本地蔬菜的生产和输出,保障蔬菜和肉类正常供应。为守护“菜篮子”安全,该区市场监管局投放脚踏式消毒地毯、84消毒液、测温枪等一大批防疫物资,免费发放一次性手套12000双,口罩4700个,有效保障全区36个农贸市场实现“零疫情”。
保障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尽早开工,尽快投产,也是该区市场监管局的保供重头戏。推出“网上办、马上办、预约办、容缺办”,主动服务,开启办照“快速通道”。现已为7家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有3家已正式投产,极大地缓解了渝水区乃至全市当前抗“疫”物资紧缺的压力。
“监管+执法”,两把“战器”稳民心
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制假售假口罩等防护用品,激起民愤,捏造、散布虚假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引起恐慌。该区市场监管局以民声为令,扬起执法“战器”从重从快从严狠狠打击涉“疫”违法行为,稳定民心。应对执法需要,该区市场监管局专设疫情期间执法处置组,对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第一时间处理,对发“疫情财”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疫情期间共收到涉及哄抬物价、不合格口罩、酒席退订退款等投诉举报355件,己处理333件。共查处销售“三无”口罩、价格欺诈涉“疫”违法案件16起,货值逾34 万元。其中移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件。
商品“保质、保价”,特殊时期更需要贴心保障。该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履行“监管”职能,扫清障碍,稳定民心。疫情初始,他们敏锐感受到价格波动,迅即部署价格提醒告诫工作,向辖区经营户发出《价格提醒告诫书》,要求猪肉明码标价销售,告诫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和公众利益。坚决杜绝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坐地起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同步开展对超市、药店、农贸市场等涉及生活必需品、防护用品销售领域价格监测和质量监管,严查商家的索证索票及进货来源“验明正身”,加大商品抽样检测力度“去伪存真”,让监管有力消除疫情带来的影响。
“排查+值守”,两条“战线”防扩散
发热、咳嗽病人是潜在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点人群。该区市场监管局紧急叫停零售药店退烧咳嗽药品销售,管住购药渠道,保障发热、咳嗽病人第一时间到定点发热医院就诊。同步持续滚动对非医保刷卡指定药店销售“退烧药”开展大排查,截止2月25日,已排查乡镇购药记录63条;城区药店购药记录588条,确保发热、咳嗽病人零遗漏纳入“篮子里”进行监控管控。同时,抓好本单位从湖北等地返渝人员、阳性患者的漏管密切接触者等“五类”重点人员排查,杜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农贸市场作为人流集中的民生物资供应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领域之一。该区市场监管局实行“驻场”管理模式,严防死守全区36个农贸市场。各个市场只设置一个出入口,并与街道办(乡镇)、市场开办者联合在出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铺设脚踏式消毒毯,严格执行市民进入必须测体温和戴口罩、鞋底消毒规定,并做好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登记工作;督促市场主办方落实对农贸市场内每日消毒杀毒不少于4次,每日一清洗、清扫不间断,做好市场通风和防蚊防蝇防鼠工作,筑起了一道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督导+指导”,两套“战术”连地气
战“疫”伊始,渝水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局长李晓宝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立7个疫情防控工作组和1个督导组,统一指挥、统筹推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提振了干部信心,增添了工作动力。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该区市场监管局因时因事制宜,不断调整队伍组成,根据各项任务分工组成了农贸市场值守组、巡查组,各类店铺关停劝导组,热线投诉执法处置组、食品安全巡查组、行政审批服务组、社区帮扶值守组等多种任务构成,分类指导,全方位出击,确保了战“疫”战略战术“连地气”,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落到细处,落到实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这支平凡的队伍,他们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奔走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彰显出不平凡的境界和担当,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供稿:渝水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