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参加厦门会晤志愿服务组织工作感想

2017-10-21 08:17:2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汗水为金砖增色 青春共会晤扬帆

——参加厦门会晤志愿服务组织工作感想

  9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邀请参加厦门金砖会晤的各国嘉宾观赏“扬帆未来”文艺演出。晚会用闽南文化演绎了厦门会晤的主题和金砖国家的美好前景。这时候,有一群志愿者忙活在剧院内外,虽有一种近在咫尺、未能目睹的遗憾,也有一种身临其境、青春扬帆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为更好地支持会晤保障工作,今年2月,厦门检验检疫局团委抽调我到厦门团市委会晤志愿服务小组办公室工作,负责会晤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保障、激励等工作,我得以亲身参与到厦门会晤志愿服务工作中。

  全面统筹,细化志愿者招募管理

  筹备期间,我全程参与了厦门会晤志愿者的招募组织工作。一名合格的会晤志愿者要经历报名、初审、选拔、录用、培训、定岗、演练等诸多环节,可谓过关斩将,优中选优。两千多名志愿者从三万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接受了多方位的培训。从确定会晤志愿者的名称、口号、形象、服装、短片,到组织多场集中培训和入校培训,再到举办全体会晤志愿者动员大会和出征仪式,这其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场活动,每一轮宣传,我们都精心准备,细致策划,统筹安排,力争让志愿者们都能在会晤志愿服务中用优异的表现向世界展现青年风采和大国风范。

  会晤志愿服务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小组的十余人要在高校的配合下开展两千多名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工作,大家都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在繁多的工作和棘手的困难面前,我时刻牢记自己与全体会晤志愿者一样,要保持最优状态,化压力为动力,全力以赴践行志愿精神、奉献青春力量,同时坚持以检验检疫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为他人考虑,敬业尽责,细心周到,充分将国检精神发扬在志愿服务工作中。

  加班加点,保证“小白鹭”统一着装

  厦门会晤志愿者统一着装、统一形象,既有利于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也有利于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厦门的人文精神风貌和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作为我在借调期间的重点工作,我具体负责了此次厦门会晤志愿者服装及配套装备赞助事宜。

  经过与赞助企业反复就服装设计方案的调整完善进行深入沟通,并根据要求报请上级审批,在历经8套服装设计方案、17版服装赞助合作方案的无数次修改之后,最终中筹委审批确定了设计方案“一鹭向前”为本次厦门会晤志愿者服装方案,此时距离厦门会晤召开已只有一个半月时间,而正常的服装生产周期需3个月,在很多同事心里,对于能否按时完成服装保障工作不禁起了嘀咕。正是在长期的检验检疫一线工作中形成的敢于担当、不畏困难的工作态度让我能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生产工期短、任务重等不利情况下,经与各方协调和全程跟进,督促生产企业为服装生产开通绿色通道,最终仅用25天成功完成服装生产任务,比预定工期提前了5天,比正常生产工期提前了65天,并于八月下旬将服装发放到每一个志愿者手上,确保了志愿者统一着装上岗。会晤期间,会晤志愿者化身一只只小白鹭出现于场馆的各个角落,给中外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高度评价,成为厦门会晤乃至整个厦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青春无悔,甘为“螺丝钉”不辱使命

  因为会议的特殊性,只有少数分配到核心区域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能申领到工作证件,进入场馆服务,作为志愿者组织方的我们最终也只能值守办公室,但是谁都没有过任何怨言,大家兴致高昂地守在电脑前观看直播,每当在镜头中看到会晤志愿者的身影都激动万分,仿佛自己身在其中。无论身在哪个岗位,都要有高度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能忘记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和情怀,就算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要发扬“螺丝钉”精神,在平凡中拒绝平庸,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厦门会晤志愿者们热情、优质、周到的服务受到了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仅注册中心的志愿者就收到来自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和各国外交官的13封感谢信,省市领导和中外媒体记者也纷纷对志愿者表示高度赞扬。会晤期间,每天都能收获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感想收获。当会晤正式落幕,各高校先后发来“我校志愿者圆满完成任务,已全体返校”的讯息,我深深感受到半年多以来的付出是如此意义非凡,我与志愿者们共同创造了价值,提升了自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传播了来自青年的时代强音。

  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的大半年,我不仅践行了作为国检青年的责任担当,而且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磨砺和提升,让我更加自信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所长,突显优势,为检验检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林文坚)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