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认证认可>>认证认可>>

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刘卫军:质量认证已成建设质量强国重要抓手

2017-09-16 16:05:3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上海9月16日讯(记者 佟明彪)中国质量(上海)大会15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期间,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卫军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质量认证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向消费者、企业、社会、政府、国际传递信任,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信用保证营造社会诚信体系。”刘卫军表示。

“质量认证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无论是质量管理还是产品质量的认证,都要符合国际上的标准,而满足这些标准的过程就相当于为产品和管理进行了一次‘体检’,可以在认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刘卫军说。

“质量认证是产品在市场上的‘通行证’。认证认可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国际认证界遵循一个共同原则,争取‘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所以获得这样一个证书,产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很好的竞争力。” 刘卫军称。

刘卫军认为,正是因为扮演着以上“三证”的角色,质量认证在质量提升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透露,未来,国家认监委将以问题,需求,结果,共治四个关键词为导向推动认证认可工作。

刘卫军指出,我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社会认知度低,消费者采信度不足,认证认可服务供给水平不足,买证卖证乱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认证的信誉和推广使用。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实施认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而针对认证认可服务供给水平不足,就需要以需求为导向,完善认证制度。刘卫军介绍称,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对于企业而言,高端产品和服务的相关认证就成了他们的新需求。此外,在地方发展过程中,“浙江制造”、“深圳标准”、“广东品质”这些质量提升项目也都需要认证认可提供有效的支撑。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就必须以工业品、农产品、服务、地方发展等对认证认可的新需求为导向开展认证认可工作。”刘卫军告诉记者,以结果为导向就是不断提升认证认可的公信力和有效性,“这是认证认可的生命。”刘卫军称。对此,认证认可部门加大了对认证活动的监管力度,实行了更加严格的惩戒和退出制度。

刘卫军表示,由于认证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统一管理、共同实施,因此推进认证认可工作就需要以共治为导向,实现共推共管的局面,他透露,目前国家认监委正在打造包含法律依据,行政监管,认证机构负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在内的“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