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匠人”
——记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研究员董清木
4月27日日前,在厦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劳动模范大会上,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工业品及原材料化学实验室主任董清木被授予“厦门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福建省反走私工作先进个人,连续8年考核优秀,研究员职称,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得者,民进福建省委优秀会员,3项厦门市政协优秀提案主笔者……董清木头顶的光环还有很多。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么多年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光环的背后,是这位痴心“匠人”二十五年如一日在检验检疫技术一线的执着坚守。
尽忠职守“痴”把国门
1992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的董清木进入厦门检验检疫局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
“当初选择这份工作,就是想发挥自己所长,维护国门安全。”时光荏苒,25年后,他已从当年初出茅庐的有志青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可贵的是,他的初心未曾改变。
“我们的工作是用数据说话,为检验检疫执法提供技术保障,出不得任何差错。”董清木介绍,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决定每一船到岸原料的价格,有些工矿原料价值很高,误差1%,意味着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变动。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董清木对每一个实验操作都力求完美,对每一组数据分析都一丝不苟。
董清木的工作不只是待在实验室里,也常常要到港口去采样。每有铜精矿到港,年近50的他总是带头和小伙子们一起轮值,在码头24小时三班倒跟踪取样。码头条件恶劣,冬冷夏热,粉尘飞扬,一个班值下来,董清木不仅满身灰尘,连隔着口罩的鼻孔也是黑的。
随着近20年来厦门港进出口贸易额的飞速增长,检验检疫一线工作异常的忙碌和辛苦。晚上加班到八九点,周末轮流值班都是常事。董清木已经很多年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假期。
正是凭着这份尽忠职守的“痴心”,董清木带领团队每年完成进口大宗资源性产品取样1300万多吨,完成进出口商品检验任务近万批,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生安全。
苦心孤诣“痴”求创新
“技术创新是检测工作的生命力。唯有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才能满足执法和市场的需求。”多年的工作经验,让董清木深知“科技兴检”的重要性。
作为实验室带头人的他十分重视技术能力建设,把实验室检测范围从原有的化工品、矿产品、金属材料成功拓展至轻工、纺织、食品接触材料、危化品鉴别、环境等领域。通过CNAS认可项目扩增至1300多项,近5年翻了两番。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没想到的方法。”遇到问题时,董清木总是力求通过技术研发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
几年前,董清木从厦门出口钨制品企业了解到钨精矿化学分析标准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误差大等问题后,第一时间组织实验室技术骨干团队对新方法进行研发。
“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坚定信念,要坚持不懈,才能有一点收获。”几百篇国内外学术论文,叠起来比姚明的个头还要高。为了建立最好的方法,董清木不肯放过其中任何一篇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经过深入研究对比,他的团队在国内首创X射线荧光光谱同时检测钨精矿中14种元素的检测方法,将样品的检测周期从2天缩短为30分钟,在大大降低分析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实验环境污染,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方法应用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原料和产品质控,每年为其节省检测成本超过百万元。
正是凭着这份苦心孤诣的“痴心”,他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主持或主要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2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持完成检验检疫行业标准4项;参与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
古道热肠“痴”献良策
除了国门卫士,董清木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民进会员。1997年,成为民进会员,2001年,当选厦门湖里经济支部主任,2006年,当选民进厦门湖里总支主任,2016年当选民进厦门市委常委,已连续届任厦门市湖里区人大常委。参政议政,是董清木独特的履历。
“参政议政,不仅要有心发现问题,更要热心提出来,还要用心地推动提案办理完成。”
董清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4年,为解决因外来务工人员户籍问题而造成“用工荒”这一难题,他提出了《关于实施积分入户政策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建议厦门市参照上海、深圳等城市做法,结合实际,出台外来务工人员入籍厦门的积分制落户政策。实行积分入户政策有诸多好处,最明显的是可以吸引、留住更多外来工在厦门工作,促进厦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该提案推动厦门市相关部门着手开展人口管理政策调整的专题研究,并实施暂住证改居住证制度。据了解,厦门市将在“十三五”时期实行积分落户制度。
董清木的另三个提案是关于公共交通的。2006年,董清木主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缓解交通压力》的提案,建议在厦门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2008年,他提出《关于规划建设和恢复我市自行车道的建议》,建议规划厦门岛自行车专用道。2011年,董清木又提出了《关于在我市岛内试点开办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的建议》,建议在厦门市主要城区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租凭服务。在他和其他政协委员的持续推动下,厦门市快速公交、自行车系统分别于2008年、2014年正式投入运行。
“我很感谢民进这个平台,让我不仅仅局限在一亩三分地,而是以更高的视角去看社会,为发展建言,为民生发声。”
正是凭着这份古道热肠的“痴心”,董清木15年间提交了30多份政协提案或代表建议,其中《关于加快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等3项意见建议被评为厦门市政协优秀提案,《我市商圈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分析》得到时任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的批示;所带领的民进湖里经济支部和湖里总支先后2次被民进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个人多次被民进福建省委、民进厦门市委评为优秀会员。(曾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