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获悉,近日,海宁市以“八个一”标准化窗口建设为抓手(即一键取号、一打就通、一口说清、一站导办、一窗受理、一网互通、一次办结、一单速递),以便民措施再提升为目标,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对照标准,补齐短板,积极构建“审批流程最简审批时限最短 审批服务最优”的审批服务新格局,“潮速度”推进“最多跑一次”标准化窗口海宁样板亮相。目前,“八个一”标准化窗口建设完成,已办理“最多跑一次”相关事项5606余项、寄送“一单速达”证照65张。
练好内功,服务基础先夯实
自我加压,项目梳理更全面。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通气会后,海宁市结合本地实际,本着“能收尽纳”的原则,梳理出49个市场监管领域办事项目“最多跑一次清单”和17项“零跑腿”事项清单,同时制定出“最多跑一次”事项分批实施目录,将暂时不能实现“最多跑一次”的项目提上简化日程,逐步通过完善技术支撑、强化部门合作完成,通过大力推动,简化办事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至3月底,共有54个市场监管办事项目实现“最多跑一次”,年底前 “最多跑一次”事项将覆盖90%权力事项以上。
同步培训,骨干带动快提升。重新设置窗口工作人员,优化人员配置,开展主题为“最多跑一次”政策再学习,业务再提升的培训活动。从中挑选出5名业务骨干作为落实“最多跑一次”业务办理的第一梯队先学先做,对照《网上办事操作指南》等流程要求,结合长期积累的业务经验,通过现场观摩、休息时间答疑、旁坐指导等形式带动全体窗口工作人员快速适应业务要求,做到“电话一打就通、咨询事项一口说清,合规事项一次办结,自主选择一单速递”。
智慧先行,“机器换人”做在前。探索在行政审批领域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企业登记服务实行“一网通办”,群众登录浙江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工作人员网上审核,审核通过后群众只需到窗口一次性递交材料即可领取营业执照。利用网络大胆设想建立企业咨询客服机制,群众需要咨询时能实时联系到注册窗口,切实提高网上注册登记效率。设立叫号系统,将业务科学分类,业务人员及窗口号码对应匹配,群众办事“一键取号”,形成窗口有序办事、文明咨询的良好环境。叫号系统将在今年4月底前正式开通上线。此外,在审批服务大厅中设置三台电脑,内置《企业注册登记操作指南》、办事材料范本等材料电子版本供办事群众查阅、参考。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媒体平台,精准、有效宣传“最多跑一次”改革政策,利用企业群体间的互通关系扩大政策影响力。
巧搭平台,延伸服务破掣肘
前移服务窗口,流动驻点“上门办”。对已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但由于地域、个人条件等原因难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主动前移服务窗口,将业务办理窗口放到到群众中。已在地域较广、离市区较远的袁花镇、长安镇、周王庙镇开展驻点服务,提供个体年报、营业执照等业务办理“上门”服务。至今年3月底,已提供“上门”服务400余次。
下沉服务末梢,市镇同权“就近办”。推进企业注册登记权委托下放,将内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等6项审批事项下放给该市许村、长安等9个镇(街道),实现群众办理该6项事项不出镇。同时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4家银行签订代办工商注册合作协议,开设7个便民网点,企业可就近到上述授权银行网点办理注册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合并服务同类项,一窗办理“高效办”。破解群众办事“来回跑”、“一直等”难题,实行企业登记综合受理,7个办事窗口实现“一窗办理”,群众可任选其中一个窗口办理名称核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事项,不用再“办一个项目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排一次队”,极大节约办事时间。至4月中旬,各“一窗受理”窗口已经受理企业登记业务3536人次。
创新载体,“店小二”服务再升级
全程指导“问着办”。在办事窗口设置“导办”专员,导办专员从熟悉窗口各项业务工作人员中选形象气质谈吐俱佳的人员,统一着制式制服,在窗口外围负责秩序维护、取号引导、填报指导等工作,做好秩序“疏导员”、政策“宣讲员”、填报“指导员”、市场监管形象“展示员”,为办事群众“一站导办”,提高材料填写准确率,帮助窗口实现“一次办结”。
提前预审“有帮办”。为缓解窗口既要审材料又要办业务的压力,专门开通两个“帮办”服务窗口。“帮办”服务窗口为申请人提供以下服务:登记前,接受咨询,初审登记材料;登记时,进行登记材料再核对;登记后,打印执照、归档整理、统计数据,并做好后续答疑工作。“帮办”窗口月均接受咨询3000人次,指导申报预审服务2000人次,帮助实现“一次办结”作用显著。
群众体验“试着办”。筹划开展“最多跑一次”体验征集活动,事先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征集办事群众和企业喜欢的体验方式和体验项目,由办事群众和企业来“点菜”,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切身体会到“最多跑一次”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