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浅谈建立全社会质量共治体系的必要性

2017-04-16 08:29:2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追求永无止境,质量提升必须持续发力。

  2017年3月8日下午,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强调,2016年消费品质量提升攻坚战取得了成效,2017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下最大气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

  支树平局长强调,从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对质量的需求看,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作为质检工作者,新的一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下最大气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特别是质量需求。宏观上讲,就是要会同各地各部门,抓质量强国战略宣传实施,抓全社会质量共治,抓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抓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包括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体行动,就是要找准“发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找准“发力点”;就是要抓住各地主打产业主打产品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牵住“牛鼻子”,就是要坚持标准引领,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提高质量标准,着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打好“组合拳”,就是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运用好各种质量工具、方法,抓好质量宣传动员,组织质量攻关整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中国质量品牌。

  应该说,为了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水平,我国目前正在开展消费品攻坚战。而不论是发现产品缺陷,还是提升产品质量,都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的体系。

  有效节约行政资源

  由于市场的竞争,现在的产品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企业推向市场的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有些产品甚至涉及多学科的最新技术成果,如果仅依靠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动用大量的行政资源,而且,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许多领域有非常强大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节约行政成本,而且能有效把住产品质量安全关。在这方面,几年来检验检疫系统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前不久,质检总局在浙江台州正式启动了全国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攻坚计划,成立了政产学研检联盟,组织全国60多位专家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打响了新一轮质量攻坚战。

  有助于贸易便利化

  为了提高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质检总局近几年大力推广事后监管,将对产品监管重心由事前监管、事中监管逐步转移到事后监管。监管模式的转变既简化了一线现场查验环节,缩短了通关时间,又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弱化了现场查验,同时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事后监管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后续监管,质检部门责无旁贷,但只依靠质检部门这单一的政府机关来做好后续监管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体系,共同做好后续监管,保证出口产品质量,促进贸易便利化。

  打赢消费品质量提升攻坚战的利刃

  质量追求永无止境,质量提升必须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质量提升行动必须抓具体、具体抓。消费品质量事关民生福祉改善,事关消费持续增长,事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党中央、国务院对消费品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日用品消费受产品质量和性价比的影响明显增大,要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来激活消费需求。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消费品标准和质量的重要性,要求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同时,随着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产品质量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消费品质量提升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事关企业的发展利益、百姓的消费利益,需要全社会参与到其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体系。

  要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体系,首先必须引导生产企业承担产品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产品安全的法规的制定,加强对产品安全的执法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其次要在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注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建立消费者方便投诉的渠道,认真对待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第三要动员大学、研究机构和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投入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购买第三方服务、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机构的积极性。(胡致远)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