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据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消息,今年1月,海沧口岸共实施输非政府间协议装运前检验24批次,货值53.88美元,同比分别增加23倍、34.25倍,新年伊始即取得开门红。
据海沧局工作人员介绍,货物品种涵盖了塑料制品、鞋类、服装等类别。而输非货物数量同比大幅上涨是受到几个原因的影响:一方面和我国有政府间协议的非洲国家今年政治平稳、国内局势稳定,对外贸易需求量稳步上涨。另一方面,受其国内货币政策影响,不少非洲客商赶在政策变化前提前进货。此外,由于采购模式的转变,较多的外商开始由其中国代理人员或机构全面进行采购、货运等一站式代理。
检验检疫机构提醒相关进出口企业及外贸公司:在突增的订单来临时,及时和检验检疫机构取得联系,做好装运前检验业务,避免货物滞港。同时,在 “赶量”的同时更需 “保质”,既要赢得市场先机更要确保良好信誉,共同维护“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据悉,装运前检验(preshipment inspection,简称PSI)是国际贸易经常采用的一种检验方式,是检验机构对所有涉及到用户成员方的产品的质量、数量、价格、关税税则目录和商品分类进行核实的一种措施。它是WTO协议框架下进口货物核查措施之一,通常由进口国政府有关部门颁布法令,指定一家或多家跨国公证行对本国进口货物实行强制性装船前检验,其目的是防止套汇、避税等非法活动发生,保护国家安全、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等。自2004年2月1日起,中国先后与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亚、伊朗、苏丹、埃及、也门、喀麦隆等国家签署实施出口商品装运前检验协议。(胡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