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获悉,2016年,赤峰检验检疫局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出口粮谷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确保出口粮谷产品质量安全,前11月共检验检疫出口荞麦及制品202批,数量1.72万吨,货值1265万美元,检出不合格产品13批次。
加强原料监管,开展原粮产地普查。针对荞麦主要来源于散户种植,该局组织人员深入各旗县区开展产地调查,了解掌握荞麦生产、病虫害、化学品投入、收购水分、杂质及仓储等情况,分别在10个主产区抽取代表性样品,送实验室开展重金属、毒素检测,全面掌握原粮情况。
加强实验室检测,严把出口质量关。该局通过实验室检测共检出荞麦制品赭曲霉毒素超标9批,水份超合同4批。对发现的赭曲霉毒素超标问题,该局帮助企业从原料来源到生产工艺整个流程进行排查,最终确定原因是原料的收购把关不严,有三年陈粮混入新粮所致。对此要求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目前赭曲霉毒素超标现象已经得到了控制。全年出口的202批1.72万吨荞麦制品均未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加强企业监管,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与企业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求企业抓住原料验收、生产过程控制和实验室检测等关键环节,建立关键控制点。例如烤制荞麦米蒸煮后要求冷却30度以下方可灌入袋装等,降低了成品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各项记录,建立可追溯体系,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
加强流程管理,提高通关效率。派员去山东检验检疫局学习交流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检验监管模式,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新的工作流程,实验室和监管科室分别制定新的作业文件。新的ECIQ系统运行后,该局通过启动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缩短了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加快出证速度,工作时限由原来的平均5-7天缩短到目前的1-2天,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