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座谈会提出
积极提升“甘肃标准”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从11月22日召开的甘肃省全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座谈会上获悉,甘肃省将进一步深化标准化改革,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积极提升“甘肃标准”的贡献度和影响力。省质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乔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首先向全省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贺信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明确提出了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升甘肃标准化工作水平的要求,提升甘肃标准化工作水平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我省标准化工作达到西部先进水平,重点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工作,全省共有905企业上报2524项标准,涵盖了4341中产品,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各领域的标准化试点项目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成绩斐然。
孙乔玉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省标准化工作要不断深化标准化改革,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要主动深入经济社会各层面、各领域,充分发挥技术聚集、人才汇聚、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引领作用、推动作用。一是要当好“驱动器”。各级标委会要自掘地站在全国、全省、全行业的高度审视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中国制造 2025》和《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和要求,把握行业发展脉搏,追踪产业发展方向,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全省对标准化的需求,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以及重要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加快组织编制专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规划、行业发展当好参谋。二是当好扩音器。要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把准工作方向,着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形成一批反映“甘肃创造”“甘肃智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支撑甘肃产品、装备、服务走出去。三是要当好放大器。瑶强化“标准化+”意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行动,实现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各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付国进 吴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