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潘志刚是湖北省云梦县质监局计量检定测试所副高级工程师。寒来暑往,上班下班,一辆“老飞鸽”自行车就是他的交通工具。
“老飞鸽”是那种最老式的,黑色,横梁,刹车要捏很大的力,车铃用大拇指轻轻一拨就叮咚咚响。
2016年,老潘被县委组织部任命为派驻曾店镇人和村“第一书记”。人和村是全镇数一数二的大村,也是全镇乃至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368户人家中就有23个贫困户。
潘志刚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村里的病。为摸清人和村村贫困的原由,他每天都骑着“老飞鸽”,积极入户走访,很快村里的底细都摸清。
通过走访了解,人和村真正的病因浮出水面,潘志刚的“扶贫”方案也初具雏形,并在村两委班子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
过去一直享受低保扶持政策,突然被取消资格,砦北组村民杨英一家一肚子委屈。听说第一书记潘志刚在村里走访,杨英81岁的婆婆找到了他。
经走访核实,杨英一家5人,婆婆81岁没有劳动力,杨英本人及其丈夫(陈某)都有一定的智力障碍,大儿子12岁,患有白血病,小儿子10岁,患有先天兔唇,一家人全靠81岁的婆婆领着陈某帮村民干一些农活维持生活。
这样的困难户为什么又被取消了低保救助资格呢?潘志刚立刻联系镇干部核实情况。原来,在全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对比中,杨英的身份证注册了一家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系统自动将杨木英从低保救助名册中删除。查明情况后,经与镇政府及县有关部门协调,杨英一家被重新列入了人和村低保救助名册。
贺圆村的贺波18岁时被查出患有细胞性肝癌,基本丧失劳动力,全靠其父亲种田维持生计,三年的治疗用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近一次的住院治疗费用没有着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潘志刚与村班子商量,报镇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发起了救助募捐活动。目前已筹集各界爱心人士善款5万余元。
八陶村80多岁的“五保户”陶德华,1人独自住在70年代建造的土坯瓦房里。村干部多次做工作安排他到福利院居住,但老人始终不愿离开。潘志刚与老人反复沟通后,将老人的房子列入了人和村“精准扶贫”危房改造计划,从镇政府危房改造救助金中争取了1.5万元的资金,并组织村民帮老人的危房进行了改造。
如今,村里7户困难群众的危房得到了改造,6位完全丧失劳力的独居老人纳入了“五保”政策供养,16户劳力不足,负担较大的家庭享受到了“低保”扶贫支持;3名困难学生继续着学业……
在着眼解决村民具体困难的同时,潘志刚多方努力下,修通2.7公里的村级公路,800米的机耕路延伸到村里的田间地头,深挖清淤淤5口塘堰,开展畜禽养殖业带动16户村民参入受益……
接下来该怎么做,潘志刚胸有成竹:充分利用人和村毗邻云魏路和京珠高速的地理优势,结合古老水渠直通上游水库和40多亩水塘的资源优势,逐步发展水产养殖,打造集田园风光、垂钓休闲、农家乐特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
细数到人和村当“第一书记”的日子,潘志刚每一天都有一个脚印,每一月都有一段记忆。一路走来,他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村里的乡亲们也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人。(王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