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服务+”,让品牌成长更有力量
河北省东光县质量月暨质量品牌提升大讲堂开讲啦!
“以前就知道降成本提利润,没想到还能向质量要效益。”“原来品牌还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法宝’!”“这知识盛宴可不解渴呀,都讲心坎儿里了!下期企业质量信用培训还来!”……在河北省东光县2016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品牌培育发展培训会议上,像这样交口称赞的声音不断涌现。
正如东光县人民政府县长宫济鹏所期望的一样:在学习中达成质量共识,在借鉴中提升品牌意识,在思考中整合创新理念,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这也正是举办此次大讲堂的最终目的。
“品牌不只是包装纸,还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符号,代表着‘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这6层含义。”一开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质量管理评价与研究中心主任沈烽便用“品牌”吸睛全场。
随着《以品牌为引领,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题目逐渐映入眼帘,沈烽以东光发展实际为例,深入分析了包装机械和塑料包装两大产业打造区域品牌价值优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品牌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了品牌价值评价,并针对“全国包装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塑料包装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把脉问诊,分别从企业、区域角度出发精准指导品牌培育与建设工作。
包装机械和塑料包装产业是东光县的两大主导产业。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推动两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持续上位,率先在全市筹建了河北省包装机械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高标准建设了河北省包装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质监局支持,把东光作为全省区域产品生产许可并联审批试点,获证企业由2014年的16家增加至百余家,制定的《多层复合食品包装膜、袋》地方标准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东光县成为沧州市首家批筹创建的“全国包装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食品塑料包装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但在全面推进两个“示范区”建设工作中,东光县质监局发现了企业在质量管理、经营理念和品牌意识存在较大差距,也了解到企业对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培训的“急”和“盼”。
针对两大产业质量提升的现实问题,东光县质监局全力打造“点菜式+端菜式”质量品牌提升大讲堂,主动走出去,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对话。及时认真梳理企业需求,积极协调各方争取举办“家门口”的培训班,特邀国家级专家为企业解疑答惑,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切实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会前,东光县质监局局长王文玲表示,今年的“质量月”活动将重点做好质量品牌提升、整治、宣传及群众性活动,“大讲堂”将为提升东光企业品牌实力提供更深度的帮助。
正式因为有了东光县质监局的辛勤努力,省、市质监局的全力支持,才让新鲜出炉的“质量月”暨质量品牌提升大讲堂深受欢迎、深入人心。
“这次培训会,既是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思想动员会,也是一次认清形势、寻找差距、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的分析会,更是一次共绘蓝图、培育品牌、寻求对策的共谋发展会。同时,也搭建了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王文玲强调,“广大企业要发扬‘工匠精神’,在抓标准体系建设、检测检验水平、质量品牌提升方面下狠功夫。”
如何把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新动力?宫济鹏认为,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同时,质量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理念、文化和竞争力。他强调,质量工作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人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尤其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夯实质量工作的群众基础,创建多元共治的大质量格局。
“今天的培训会,是我县质量月活动的‘揭幕战’,更是一场‘重头戏’。”最后,宫济鹏提出明确要求,希望社会各界以质量月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质量发展事业,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建设质量强县,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东光县的“质量月”不仅打造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更是为东光县经济画上了“东光品牌”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彭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