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产业发展先行助推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

2016-08-23 17:40: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领导的批示精神,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尽快帮助深度贫困群体摆脱贫困,自2016年3月以来,海子镇党委、政府带领大坪村“三委”、昭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驻大坪村扶贫工作队,不等、不要、不靠,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以党建促扶贫同推进,紧密结合村情,以创新的工作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把党建工作与群众的增收致富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在6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产业先行,有力地助推边远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步伐。

  大坪村位于彝良县东南部,海子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10亩,林地8000亩,荒山荒坡8000亩。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全县28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居住有汉族、苗族,共350户1550人,其中苗族86户356人,有党员45名。全村没有一项稳定的经济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仅有少量天麻、核桃、板栗、花椒等,养殖主要以黑山羊、黄牛为主,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2015年人均有粮食400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元。耕地少,土地贫瘠,气候条件差,地势偏僻,地形复杂;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尚未解决。自2015年9月以来,在开展入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贫困对象237户,906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58.5%,通过帮扶,精准识别出列27户,115人;今年5月以来,通过进一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精准识别,还有贫困户211户,791人。

  在大坪村有一个叫双寨的村民小组,属于典型的高寒冷凉边远少数民族村寨,居住有25户106名苗族同胞,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74人,贫困面达70%,是全镇贫困度最深的村民小组,2015年人均有粮310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元,有荒山500亩,耕地150亩,退耕还草68亩,林地400亩。

  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双寨村民小组是一个边远少数民族村寨,远离集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脆弱,公共服务水平低,生产力发展滞后,致贫因素复杂多样,条件型、素质型贫困叠加凸现,扶贫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全镇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多年来形成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长期以来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才能带领双寨村民小组的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呢?海子镇党委政府、大坪村“三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一直磋商着这个话题。

  思路决定出路。如何推进双寨村民小组的扶贫工作呢?到2017年脱贫摘帽,首先得有产业来促进,那究竟发展什么呢?海子镇党委、政府抽调责任心强的干部与大坪村“三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研究,从双寨村民小组的基本情况入手,工作人员不分白天和黑夜,加班加点,走访群众,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和征求群众意见,对产业规模及状况进行了走访调研,走遍了25户村民和双寨村民小组的每一寸土地,实地核实贫困状况,全面了解了贫困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了双寨村民小组脱贫攻坚实施项目清单,及时将情况向镇党委致富作了汇报,扶贫工作队还经常穿梭于彝良县农业、林业、教育、民族宗教等部门之间,希望得到工作支持,把想法、思路与各单位领导汇报与交流,寻求项目支持。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镇党委、政府从双寨村民小组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安排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1.4万元,发展黑山羊产业,新增黑山羊108只,目前双寨村民小组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养殖黑山羊300只,户均15只。到今年末,黑山羊将发展到500只以上,户均可达26只以上,将实现每户产值1.5万元以上。在实施过程中,召开现场培训会,让群众了解山羊和土鸡的养殖和疾病防疫;由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包干到户,实时了解和监管养殖情况。二是安排整村推进项目资金9.6万元,新增双寨村民小组公路1.9公里,打通了双寨村民小组至角奎镇杉林、奎乡松林公路连接线,改善了村民出行问题。三是安排危改房7.5万元,解决特别困难户7户群众的房屋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在双寨村民小组实施退耕还草68亩,以退耕还草来推进种草养畜。五是投资6.5万元,从7公里外的林角引水,解决整个村民小组人畜引水问题。六是解决低保户19户32人,5.1万元/年,有力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青山大地作证,仿佛看到了双寨村民小组牛羊成群的富裕壮美画卷。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在扶贫攻坚大会战中,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双寨村民小组一定会向县委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