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标准化创建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在采购、安装、改造、维修、检验、变更登记、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管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等环节,依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制订规范化管理手册并遵照执行,以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新余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相关法规标准,以消除隐患和预防事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特种设备标准化创建工作。旨在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从根本上建立企业主管、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的长效机制。
一是标准化助力企业管理特种设备。将标准化引入特种设备管理,对学校、医院、小区、车站、宾馆、商场、体育场馆、化工企业、气瓶充装站等重点场所开展特种设备标准化建设工作。设置特种设备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使用管理、应急管理、隐患整改、档案管理和事故处理等9大项内容,并进行验收,总分100分,70分以上为合格。企业先通过自评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整改后报新余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分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四个等级,验收结果是C和D的企业,列入下一年度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名单。2014年以来,193家企业完成特种设备创建工作,187家企业完成验收,其中A、B等级企业占89%。
二是标准化助力政府监管特种设备。政府监管模式已由“监管设备”转变为“监管企业”,实现由保姆式管理向监察型管理转变。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也转变为督促企业完善特种设备标准化创建工作,按照“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标准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落实主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机矛盾”。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只有10人,人均监管特种设备1300余台,监管压力相当大。通过开展特种设备标准化创建工作,以此推动企业自查自纠、自我整改、自我完善、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其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能力。
三是标准化助力隐患及时落实到位。随着特种设备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推进,企业建立了法人代表、分管领导和管理人员逐级负责的全覆盖特种设备监管网络。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隐患整改模式,促进企业安全监管观念从“要我抓安全”向“我要抓安全”转变,变被动为主动,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目前,新余市特种设备共13237台,涉及企业600余家,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98%,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90%以上。特种设备标准化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特种设备事故实现零发生率,隐患整改率达95%以上。(吴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