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综合保税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获悉,2016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示范区进出库总额6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 8%,富士康、莫仕、索尔思、德州仪器、达迩科技等知名企业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最高增幅达74%。富士康、英特尔等多家知名企业计划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项目迁至成都综保区,目前已完成的迁移项目投资总额近1.2亿美元。
综保区局巩固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仓示范区创建成果,在创新监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方面多措并举,服务示范区外贸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创新工作模式营造便利环境。针对示范区内电子信息需要进口大量的成套设备和危险品的特点,综保区局创新推出“关口检疫,入厂检验”的模式,入区货物检疫合格后直接入厂待开箱检验,缩短货物在关口停留的时间60%,节约仓储和物流成本70%。针对部分生产用零部件产品无法确定HS的情况,实施高度诚信化监管,统一查验合格后先使用,后补办检验监管和CCC免办证明等相关手续,确保设施设备及时安装。二是发挥职能优势提升质量安全。按照示范区建设目标和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搭建并不断强化质量安全信息、检验检测服务、公共培训服务服务三大平台建设,促进示范区质量安全提升。充分利用自身的政策信息优势,通过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发布进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信息1 50余条,定期主动走访企业,在生产一线进行检验检疫政策宣贯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进口国法律法规等信息;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开展危化品管理.新版质量体系运行等培训4场次;充分利用技术中心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提供便利,帮助企业有效提升出口质量安全水平,降低因质量问题引起的国外通报、召回数量。三是实施港区联动加快通关速度。在成都双流机场口岸、成都综保区推行“港区联动”通关新模式,将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由“港”后移到“区”,由机场局发送入境货物信息到综保区局,综保区局负责货物的检验检疫监管,在有效打击逃漏检的同时,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开箱、一次放行”,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1-2天。四是实施量化评分确保生产安全。建立区内企业安全日常监管量化评分制度,将日常监管延伸到企业的生产线上,从进口设备监管、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环保监管、危化品监管四个方面对生产企业的日常安全工作进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在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的同时,促进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受到企业欢迎。目前已将区内4家企业纳入监管,计划下半年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