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获悉,截至7月28日,首都机场口岸共检疫监管出入境航空器7.5万架次,同比增长8.76%,其中检疫查验黄热病疫情防控航班462架次,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航班181架次,共检疫监测出入境人员1478.23万人次,同比增长9.35%,累计排查不适症状及可疑人员2524人次,同比增长42.04%;经检测确诊传染病241例,同比增长56.49%,共发现黄热病4例,寨卡病毒病3例,裂谷热1例,疟疾26例,登革热47例,水痘2例,流感158例。
近年来,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传染病疫情不断对国内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持续深化“五项机制”,不断强化首都机场口岸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强化航班分类管控机制。基于国际疫情趋势风险分析,利用航空器电子申报系统,明确疫区直航航班和区域中转航班为查验重点,直航航班全部实施登机查验,并停靠指定廊桥实施检疫;二是强化旅客重点查验机制。强化与国家质检总局卫生司信息交换,利用驻外使馆疫情通报以及机场协作部门信息通报、航空公司识别等方式明确疫区重点旅客,启用入境人员检验检疫信息采集系统对重点入境人员护照、红外测温、信息申明表等信息进行收集,落实入境通道红外测温设备的“双测温、双录像、双储存”;三是建立疫情样本快速检测和实验室精准检测双重技术保障机制。现场配备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设备,实现口岸一线传染病疫情核酸快速筛查,推动口岸与保健中心合作,建立对口岸入境旅客唾液、尿液以及血液样本的采集、送检、检测、结果反馈机制,实现样本的精确检测;四是发挥特色口岸宣传机制。以出境宣传为重点,强化北京市旅游委、北京市商务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合作,定期发布疫情提示,以机场宣传为关键,利用制作旅行与健康宣传片,检验检疫宣传票夹等宣传模式,实现航站楼内立体宣传,以电视、平面、新媒体为抓手,契合主题,积极发声,提升社会认知和认可程度; 五是强化蚊媒监控属地责任机制。开展伊蚊专项监测,强化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属地责任,通过建立蚊媒生物防控管理制度和蚊媒防控长效机制,实现蚊媒工作的持续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