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滁州市质监局四项举措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2016-07-22 18:03: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产品质量合格率是质量工作的底线,产品质量合格率问题不解决,品牌创建、质量强市都无从谈起。为保证滁州产品质量水平在全省保持领先,滁州市质监局采取四项举措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合格率。

  一是做到防范未然,高度重视质量统计监测分析。滁州的产业特点是块状经济比较突出,但没有能支撑滁州经济的龙头企业,几大支柱产业虽然比较集中,集聚性较强,企业小而多,整体水平比较底,多数属于低端制造,技术含量不高,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统计调查存在风险。家用电器、木地板、电线电缆、食品、粮食加工、食品以及其他事关民生的重点消费品,还有相对集中的玩具、充电器、遥控器、化工、玻璃、水泥产品等都是国抽、省抽的重点。从近年来国抽联动、省抽、市抽和安徽省产品质量统计调查分析情况看,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领域连续反复出现问题,这就要增强预防预警意识,防范未然,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在平时。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和区域性产品质量现状,认真分析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方面的薄弱环节,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完善质量安全风险机制,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对质量安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提升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建立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健全质量指标体系,实施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推动建设质量监管大数据信息平台和监测预警网络,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执法打假、消费者投诉、产品事故、产品召回等质量信息资源,开展质量监测,定期分析评估区域质量状况及质量竞争水平,比较研究国内外、域内外质量发展趋势,统筹规划实施质量监测抽查,及时通报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曝光不合格企业,依法开展有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将拒绝监督抽查、监督抽查不合格且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以及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

  二是秉持底线思维,果断加大质量执法力度。质量安全监管是提升产品质量,净化市场环境的重要环节。滁州虽然规模以上企业比较多,但多数是中小企业,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特别是基层执法单位,在执法手段、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和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比较多。质监部门依据现有条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的监管,加强对食品、药品、妇女儿童老人用品等重点消费产品监督检查。产品质量是底线,特别是市县级监督抽查,必须严格认真,形成高压态势。严厉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严防出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质量风险。对监督抽查、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依法责令企业整改,督促企业落实三包、召回制度,问题严重的要停产整顿。对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生产聚集区,组织开展区域集中整治,坚持“打、治、建”相结合,打击严重质量违法行为,治理一般质量问题,规范区域产业健康发展。在严格执法问题上,不能护短,必须严字当头。

  三是主动跟进服务,持续推进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要把工作放在平时,放在帮助企业搞好质量提升上。监管是手段,提升是目的。要转变工作作风,善于和企业家交朋友,加强质量法规的宣传,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制度,帮助他们建立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和监督、质量安全强制报告、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引入“双随机”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等手段,加强对重点消费品、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力度,实施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以培育创建省级、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提升区域性产品质量。对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风险,要及时摸清情况,分析原因,进行了产品召回和整改,落实质量工作地方政府属地管理的责任,真正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质量提升。今年是服务企业年,质量工作要把服务企业的着力点放在质量提升上,这是解决产品质量合格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质量监管水平。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质监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不断加强学习,和企业、和各类组织一起共同提升质量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要熟悉质量管理、质量监管的基础业务,法律法规,工作程序、方法和技巧。要善于做企业的工作,围绕质量提升的目标,推动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素质教育、质量能力教育和质量专业教育,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运用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以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为抓手,以质量品牌引领经济发展,推进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以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根本,依法净化市场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形成社会关注质量、参与质量和享受质量深厚氛围。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来开展日常监管,为滁州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质量保证。围绕加强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质量安全防控机制,建立完善质量抽查、分级监管、信用档案、黒名单等制度,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制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监测方案、计划、规范及标准,利用物联网、自动识别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设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重点消费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以重点消费品为重点开展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实现重点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陈林)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