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吗?”新疆质监局第三工作组(阿克墩村住地)的院外传来乡亲们的声音。“有,有,有!”正在地里除草的工作组组长连声回应,急忙起身向大门迎去。自“古再力菜园”成型以来,阿克墩村工作组的住地便热闹起来,前来参观学习咨询村民络绎不绝,工作组成员变成了种菜的行家里手,为村民讲解发展庭院经济、增加致富渠道、增长幸福指数的金点子,架起了与群众交流交融的连心桥。
2月下旬至今,第三工作组的6名同志来到和田民丰县尼雅乡阿克墩村已是近3个月。在入户调查走访中,工作组发现除有少部分村民将前后院分圈起来养殖牲畜、家禽,绝大部分村民的前后院子都在闲置荒废着。经了解,放牧是村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原村址地处荒远沙漠,气温高,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春夏多风沙、浮尘天气,因洪水肆虐,冲毁村级道路,冲垮村民房屋,不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于2009年牧民整体搬迁至现在的阿克墩新村,住进安居富民房,每套房屋都有前后院,占地面积1.2亩。受长期的放牧生活条件的限制,村民对蔬菜品种及饮食需求非常单一,对掌握种菜技术更是了解甚微。
一开春,工作组便萌生了自己建立示范种植点的念头。说干就干,工作组全体成员先是利用闲暇时间,合理规划东、西、前、后四块菜地,经过除草、浇灌、翻地、铺地膜等一系列工序,将菜园布置的错落有致、井井有条;然后,从外村联系请来有丰富经验的种菜能手,对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建设给予实效指导,选择20余种蔬菜进行种植,每个菜品园地都立着图文并茂的标签,并给自己开辟种植的示范园起名为“古再力菜园”。工作组在建好种植示范点供村民学习种植蔬菜技术的同时,积极帮助村民在不破坏先前牲畜、家禽养殖习惯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院落棚圈、暖房,发展立体种、养殖业,实现多元增收;为部分种不起地的贫困户提供前期的菜种、菜苗和有机肥等物资,承诺种植后期提供实时技术指导。使庭院经济发挥脱贫致富的促进作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不起眼的农家小院,成为每一位村民庭院的“聚宝盆”,丰富生活,美化家园。
五月的阿克墩村,还微透着南疆晚春的寒意,村委会大院热闹的像过节一样,全村的父老相亲还有小朋友们都聚集到了村委会。由工作组与村委会联合准备、精心组织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马上就要开始,村支部书记芒力克负责主持。
在村委会广播站播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歌》声中,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村委会班子和村民们全体行注目礼,不约而同地唱起庄严的《国歌》。此时,大家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爱国热情在歌声中升华。接着,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对全村评选出的5名在庭院经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家庭种养殖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受表彰的村民也表示,愿意引领全体村民热爱劳动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和家庭养殖,以带动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春风传唱着劳动的颂歌,鲜花辉映着群众的笑声。为了更好的引导、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促使农民增加收入。工作组采取出资扶持、以奖代补和提供信息等措施,鼓励农牧民“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改造房前屋后发展林果业、树下搞养殖、空地种蔬菜的良好局面,使庭院变成农牧民增收的“钱袋子”。通过表彰奖励和示范引导,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村委班子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广大村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工作组发展庭院建设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工作组与村民的心中架起了一座共同团结进步、共同致富发展的连心桥。(李军 海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