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对商丘产业集聚区调研后的思考

2016-05-10 15:24:4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根据河南检验检疫局工作部署,商丘检验检疫局组织人员对商丘市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调研活动,基本掌握了辖区内集聚区建设的运营状况。目前,商丘市规划建设11个省重点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86.4平方公里,总入驻企业1108家。分别形成了以打造“商丘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柘城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 、纺织服装(服饰)和食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的虞城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的民权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国知名针织内衣服装加工基地”的睢阳产业集聚区等11个不同产业导向的集聚区,2015年商丘市11个集聚区工业产值达2500多亿元。

  调研中发现,虽然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内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共性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较小。商丘市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02家,占入驻企业1108家的18.2%。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除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家较大的企业外,年产值超百亿元、50亿元的企业基本没有,超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骨干企业也屈指可数。二是发展水平较低。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内入驻的企业多以初加工为主,产业间的关联度不高,还未形成产业链之间的配套协作,产业集群特点不鲜明,整体效应未能得到较好发挥。企业科技含量偏低,高新技术项目不多,占据企业多数的食品行业整体利税率相对较低,一些企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效益较低。

  这些共性问题的存在,与内地“大招商”模式下的政策思维密切相关,因此各地集聚区建设往往是“聚”而不“集”,出现了项目多收益不多,规模大经济体量不大,特色突出竞争力不突出的现象。在目前经济状况下,部分集聚区出现开工不足、订单减少的状况。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保持中高速增长仍是共识。做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无疑是制造业持续繁荣的方向。根据商丘局对辖区内产业集聚区调研的实际情况,浅谈政府对今后产业集聚发展的引导作用。

  一、加强顶层设计意识,重新定位对传统产业的承接。目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和周期性矛盾没有缓和,总需求持续疲软,经济长周期调整几无避免,以传统要素驱动的粗放型生产模式的产业,愈来愈感到冬天的来临。众所周知,粗放型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低端制造业,过分依赖资源消耗,过分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分依赖传统商业模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其实,早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东部沿海地区就已遭遇传统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在过剩产能、高库存的当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然。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留份清醒,在产业集聚建设方面做好未来的规划设计,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产业承接的选择上一定科学决策,而非“什么商都敢招”,避免招来包袱。

  二、产业集聚应是对某个产品相关联的其他产品的集合的综合开发,也就是说产业集聚生产链要组建完备。重庆市GDP保持两位数的增速稳居全国第一的位置已三个年头了,其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介绍在十三五期间重庆的经济增长有能力保持平均9%的增幅,信心来自于该市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其中,重庆笔电产业的崛起可以说明政府在产业集聚工作所下的功夫,该市以政府担保的方式引进笔记本电脑整机商和零部件商,实现了零部件80%的本地化,解决了物流成本问题,六年时间完成了一个无法生产一台整机的城市到世界级的笔电基地,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为该市提供5000亿的工业产值。这个案例政府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资源配置作用,在“集”上下功夫,通过有机地“集”,使某种产品能够在本地区降低成本要素,整合技术优势,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而不仅仅提供场地对某类产品生产企业的“聚”,有规模无实力,造成地方经济发展的隐痛。

  三、产业集聚应在经济创新模式下体现地方特色。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全国各地、各个行业都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近来,浙江省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推出的“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小镇非行政区域,而是一个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以此来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经济格局。商丘市做为中部发展城市,经济实力不强,但特色产品不少,在经济转型模式下尝试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有些产业完全存在弯道超车的机遇,例如钢卷尺和金刚砂产品就是商丘市比较有特色的产品,但这两种产品在做大做强上都存在发展的短板,钢卷尺虽然总量占全国的70%,但缺少高端产品的制造;金刚砂占全国60%,但没有自营出口的订单。借鉴“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政府可以有针对性从政策支持上,打造自身的“特色产业”。例如加大对高端钢卷尺生产的扶持,如取得成功经验后,既促进了行业的转型又能革新生产技术,实现新形势下的补短板降成本的双效驱动。可以预见,这种以点带面的“特色产业”模式将逐渐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格局,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不竭的动力。(吴文彬)

  (商丘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吴文彬)

  

(责任编辑:车车快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