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村位于彝良县东南部,海子镇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300米,平均海拔1650米。全村国土面积19.2平方公里。是一个汉族、苗族杂居的行政村,全村354户1550人,有党员45名。全村没有一项稳定的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仅有少量天麻、核桃、板栗、花椒等。贫困人口占总人口58.5%。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昭通市质监局扶贫攻坚工作挂钩扶贫彝良县海子镇大坪村,自2015年9月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选派工作业务强的干部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工作队驻村入户,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自2016年2月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大坪村以来,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以党建促扶贫同推进。大坪村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长期以来,党支部建设滞后,党员活动开展甚少。为此,扶贫工作队紧密结合村情,以创新的工作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把农村党建工作与群众的增收致富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努力发展村域经济,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构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一是抓自身建设,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带着责任抓党建,以巩固“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活动成果为切入点,抓学习,抓培训,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农业科技知识,使村两委自身的组织、协调等能力得到了提高;“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凡要求群众做到的,村组、党员必须要首先做到,争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多方筹措资金7万余元,强化村两委建设,切实解决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场所,确保支部活动有场所。
二是抓党员先锋队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坪村党支部满怀憧憬和激情组建党员先锋队,由党支部第一书记担任党员先锋队队长,村总支书记为党员先锋队常务副队长,村组干部、党员带头致富能人等16名党员为先锋队成员,走村入户,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劳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面对面与群众座谈,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真正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模范作用,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是抓示范引领,培育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原则,组织党员、群众到大关县天星镇参观学习无筋豆、蔬菜种植、冬季农业开发等,学习外地群众增收致富技能,开拓眼界、拓宽视野。投入资金2万余元引进大关县昊昕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无筋豆试点、示范种植50余亩,并召开无筋豆试点、示范种植样板现场会,实现以公司+基地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保底价收购,解决群众生产销售问题,真正打消群众顾虑,以示范引领,培育群众增收致富支柱产业。
四是抓产业更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坪村有核桃2万余棵,但10余年一直没有挂果,村党总支积极争取县林业局的支持,派技术人员对现有的核桃进行嫁接,改良品种,召开现场培训会,让群众掌握核桃嫁接技术,力争在2017年把现有的核桃全部嫁接完成;利用大坪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市质监局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抽出资金10万元,用于种植刺老苞300亩,养殖黑山羊、牛、土鸡等产业,改变传统的种养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五是抓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党总支以实施依法治理、民主决策为核心,以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建章立制,按章行事,让村干部从台上走到台下,让广大村民由台后走到台前,制定了《大坪村村规民约》、《三会一课》、《党员的权力和义务》和《大坪村党支部管理规定》等,建立了官“管”民,民“约”官的双向自我约束机制,注重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和党员大会的作用,凡事与群众商量,实行民主管理,切实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村务公开,把村级财务、救济救灾、危房改造、退耕还草、扶贫对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列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全面公开,把村务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管之下,让群众心里清楚明白,消除疑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坪村党总支部根据村情村貌对症施治,切实加强党总支建设,使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为大坪村发展做好保驾护航。为落实好中央脱贫攻坚政策,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力争大坪村2107年实现脱贫攻坚出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