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朱祝何)“解决质量诚信问题,必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特别要强化落实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建设要求。”在3月1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质量诚信品牌论坛上,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如是说。
该论坛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主办,主题为“推动诚信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围绕质量、诚信、品牌等重要话题,共同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质量诚信建设。
关于加强质量诚信建设话题,吴清海认为,重视质量诚信建设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质量诚信责任,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推动重点领域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近两年稳定在9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这离不开质量的重要支撑。
但在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蒲长城看来,我国质量诚信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现象屡有发生,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只有通过改善质量诚信水平、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才能激活消费需求,引导我国居民海外消费回流。”
2015年5月至12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对北京、上海、内蒙、南京、苏州、无锡、广州、东莞、合肥、芜湖、青岛、长春、沈阳等13省(市)有关企业(单位)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承诺进行了明查暗访。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高伯海介绍,调查显示,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占38%,服务问题占31%,商业欺诈(质量诚信)占20%,价格问题占6%,虚假宣传占5%。10大行业质量诚信承诺问题较为突出,包括保险、电信、电商、汽车、地板家电、空气净化器化妆品、旅游、汽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主任陈昌盛博士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回答“三期叠加”与新常态背景下“怎么干”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质量、数量、区域等方面,改革的核心是提升质量效益,要从数量追赶转变为质量赶超,在质量提升基础上做好创新。
“质量诚信是融入共同经济新时代的基础。”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案例中心主任孙道军认为,质量意识是质量提升非常重要的事情,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信用体系是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总编徐殿龙表示,中国诚信企业应该抱团发展,让整个诚信品牌起来,让中国诚信走向世界。
专家建议,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奖惩兼容的相关机制,推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可以考虑将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的标准、计量、合格评定(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手段纳入质量诚信建设。
质量诚信建设方面,质检总局今年把“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服务示范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将加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提升,开展“NQI+”服务行动,建设一批质量技术服务示范工程。还将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以推动消费品质量、服务业质量和出口商品质量提升,促进优进优出,加强品牌建设等为主要任务,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缺陷产品召回、执法打假等。
另外,论坛对2015年在质量、品牌、服务诚信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