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通知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陆河木瓜、利州香菇、利州红栗、先市酱油、文县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3年第128号)

2013-09-26 13:33:32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3年第128号

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陆河木瓜、利州香菇、

利州红栗、先市酱油、文县绿茶实施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陆河木瓜、利州红栗、利州香菇、先市酱油、文县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陆河木瓜、利州红栗、利州香菇、先市酱油、文县绿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一、陆河木瓜

    (一)产地范围。

    陆河木瓜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陆河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陆河木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陆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陆河木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

    二、利州红栗

    (一)产地范围。

   利州红栗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金洞乡、三堆镇、白朝乡、宝轮镇、大石镇、赤化镇、荣山镇、龙潭乡8个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利州红栗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利州红栗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2)。

    三、利州香菇

    (一)产地范围。

   利州香菇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金洞乡、宝轮镇、盘龙镇、大石镇、荣山镇、白朝乡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利州香菇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利州香菇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3)。

    四、先市酱油

    (一)产地范围。

    先市酱油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合江县现辖行政区域内赤水河沿岸5公里以内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先市酱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合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先市酱油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4)。

    五、文县绿茶

    (一)产地范围。

   文县绿茶产地范围为甘肃省文县碧口镇、中庙乡、范坝乡、刘家坪乡共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文县绿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文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文县绿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5)。

    特此公告。

    附件:1. 陆河木瓜质量技术要求

    2. 利州红栗质量技术要求

    3. 利州香菇质量技术要求

    4. 先市酱油质量技术要求

    5. 文县绿茶质量技术要求

    附件1

    陆河木瓜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索罗、日升、穗中红等适宜当地种植的非转基因木瓜品种。

    二、立地条件

    赤红沙壤土,耕作层厚度≥50cm,有机质含量≥1.0%,pH值为6.0至7.0。

    三、栽培技术

    1.育苗:

   (1)育苗时间:育苗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苗于10月至11月开始培育,来年2月至3月前移栽大田。秋季苗于5月至6月开始培育,9月移栽大田。

    (2)育苗方法:

    ①种子育苗:选发育良好,充分成熟的木瓜果实,取种子清洗晾干,育苗袋育苗。

   ②组培育苗:选择健壮的一年生木瓜树为母株,在组培苗生产中心培养幼苗,当木瓜苗长至8至10片真叶时定植。

    2.定植:单行单株种植,株行距2m×3m,每667㎡(亩)种植100株至120株。

    3.田间管理:

    (1)摘除腋芽:幼龄树叶腋间长出的侧芽应在晴天时及早摘除。

    (2)拉枝矮化:在木瓜苗长高至50cm至60cm,开始现花蕾时进行拉枝。

   (3)疏果:每叶保留一只最佳形状果,健壮的植株叶腋有空间时可以保留2个大小均匀的果。

    (4)灌溉:灌溉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60%至80%为宜。

   (5)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基肥,有机水肥为追肥,叶面肥为补肥的施肥方法,每年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包装及贮存

    1.采收:当木瓜表皮出现黄色条斑时,开始采收。

    2.包装:采收后产品应按质量等级分级、包装。

    3.贮存:保鲜处理后,转运到12℃至14℃的贮库中贮存。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实长圆形,个头适中,果型端正,表皮光滑,洁净新鲜,皮黄肉红,果肉厚,肉质细嫩,气味芳香,具有木瓜特有的浓郁香气。

   2.理化指标:单果重500g至900g,总糖(以葡萄糖计)含量≥10.0%,维生素C含量≥60m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2

    利州红栗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浅刺大板栗。

    二、立地条件

    海拔700至900m的平缓坡地,土壤质地为黄砂壤,pH值6.0至6.5,土层厚度≥60cm,土壤有机质含量≥1.5%,地势背风向阳,光照充足。

    三、栽培管理

   1.苗木:选用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当地野生板栗幼树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技改应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树冠外围或上部健壮一年生枝条作接穗。

   2.整地:打窝规格为80cm×80cm×60cm,回填时将表土与施入的基肥拌匀填入窝内待栽。

   3.定植:栽植时间11月中旬或翌年3月上旬。栽植株行距为4m×4m,栽植密度≤630株/公顷。

    4.土肥管理:

    (1)土壤管理:春初、秋冬各一次,深翻树冠以内土壤,深挖扩穴,树冠外围清除杂草。

    (2)施肥管理:每667㎡(亩)年施有机肥≥420kg。

    5.栽植要求: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技术要点栽植。

    6.嫁接技术:

   (1)嫁接前准备:一是严格选接穗,选择已木质化、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枝条作接穗。直径0.6cm至0.8cm,保留芽2至4个,进行蜡封沙藏。二是嫁接改造前的秋冬季,选留树高2至4m生长健壮的野生板栗作砧木,砍除过密植株以及其他杂树,过稀时合理补植,每亩密度控制在44株。

    (2)嫁接时期:春季3月中旬到4月上旬。

    (3)嫁接方法:

   ①多头高接:在保留原有较好的树形骨架下,高接部位的枝粗不超过5cm,接完后疏除没有嫁接的枝条。

   ②截干低接:树高3m以内的栗树,在距地面0.7m至0.9m左右处,将栗树锯断,削平断面,接上1至2个接穗。

    (4)嫁接后管理:当接穗发芽长到30cm以上时,解除绑带。

    7.整形修剪:可全年修剪,树型为自然开心形。

    8.花果管理:花期喷施3次叶面肥。

    9.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栗苞由绿转黄,自动开裂达30%,栗实呈红褐色开始采收。全面成熟时择晴日一次打净栗苞。采收后进行挑选,剔除霉变、虫蛀、风干和开裂的果实,及时进行处理,地窖沙藏,沙含水率控制在8%至1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整齐,长椭圆形,果壳红褐色,色泽明亮,茸毛稀少,果肉糯性强,香甜可口。

   2.理化指标:单粒重15克至18克,淀粉含量≤50%,蛋白质含量≥3%,脂肪含量≤1%,总糖含量≥14%。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3

    利州香菇质量技术要求

    一、菌种

    森源2号等适宜保护区栽培的高产、优质香菇菌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至1000m,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相对平坦的半山腰,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8℃,空气相对湿度≥60%,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周围森林覆盖率≥50%。

    三、原料要求

    段木栽培香菇选择产区范围内树龄7至8年的壳斗科青冈属木材,段木直径8至10cm。

    四、栽培管理

   1.段木制备:冬至后至次年立春前砍伐原木,干燥20至30天,截成0.8至1m长的段木。

    2.接种:

    (1)条件:制成段木后14 天内,气温10℃至15℃无风晴天接种。

    (2)密度:穴距8至10cm,行距4至6cm,穴深1.5至2cm。

    (3)方法:用木屑种或木粒种接种法。

   (4)发菌:接种后的菇木,及时堆放在避风向阳的环境里,保温保湿,避免阳光直射,发菌时间20至30天。

    3.养菌:

    (1)养菌:场地温度控制在20℃至25℃,堆高≤1.2m。

    (2)浸水催菇:浸泡水温低于菇木温度5℃至10℃,时间12至14小时。

   (3)淋水催蕾:将浸水后的菇木呈“井”字形堆架2至3天后,以草席或塑料薄膜包盖,干燥法抑制菇木15至16天,将菇木架成“人”字形或覆瓦形,每天间隙淋喷8至12小时,持续3至4天,至菇蕾发生。

    五、采收与加工

   鲜香菇10月中旬至翌年4月采收。采收后置于烤筛或席片上,单层摊开。干香菇烘干脱水(含水量≤13%),加工、包装。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柄短,菌盖圆整肥厚,卷边大,裂纹深,花纹自然,菌褶整齐,开伞度≤7,灰白色。

   2.理化指标:水分≤13.0%,总糖≥48%,粗蛋白≥14%,粗纤维≤3.0%,灰分≤5.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4

    先市酱油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大豆:蛋白质含量40%至52%,符合国家关于大豆的标准规定。

    2.水:产地范围内的赤水河水或赤水河边的井水,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3.井盐:选用井盐,符合国家关于食用盐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浸泡→蒸煮→冷却→拌粉→制曲→发酵→淋油→暴晒浓缩→调配→灭菌→灌装。

    2.关键控制环节:

   (1)浸泡清洗:黄豆经筛选、水洗后浸泡,夏季3小时,冬季5个小时,以豆粒胀起无皱纹为度。

    (2)蒸煮:将浸泡后的大豆入木甑内,90°C蒸煮12小时,焖12小时。

    (3)冷却摊凉:将蒸煮过的豆料摊放到料台冷却至33°C至 35°C,手感不发烫。

    (4)拌粉:豆料与小麦粉按10:3拌匀,保持黄豆颗粒完整。

   (5)制曲:将拌和好的豆料放到竹扁内均匀铺开,利用曲室内天然菌群,33°C至35°C培养45小时以上,至豆料上长出白色菌丝,继续保温5天,逐渐呈绿黄色成曲。

   (6)发酵:采用日晒夜露高盐稀态发酵法,盐水浓度控制在18%至20%,发酵周期为三年以上。

   (7)淋油:采用自然浸出法取油。酱坯成熟后,先在敞口陶缸中放入“秋子”(竹编的过滤器),再将成熟坯料放在秋子的四周,加盐水浸泡,然后将浸出的酱油反复浇提(楠竹制成的舀取工具)在秋子内舀取冲淋,经过48小时浸泡后便可取酱油。

   (8)晒露浓缩:将所取的生抽酱油,放入敞口大晒缸中,沉淀、暴晒3个月(一个三伏天)以上。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棕红,体态澄清,浓郁清香,醇和爽口,咸甜适度,味道鲜美。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全氮(以氮计),g100ml    

1.5

氨基酸态氮(以氮计),g/100ml  

0.8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g/100ml  

15

    3.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5

    文县绿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无性系迎霜、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品种有信阳种、鸠坑种、宜兴种等适合保护区内种植的品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600m至1600m,土壤为黄棕壤,pH值4.5至5.5,有机质含量≥1%。

    三、栽培技术

    1.播种时间:采用双行种植,每穴5至6粒种,出苗后定2至3株健壮苗。

    2.茶苗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时间为3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

    3.栽植密度:每667㎡(亩) ≤4500株。

    4.定型修剪:轻修剪整平茶蓬,在每年春茶后或深秋进行。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分级

    1.扁形绿茶采摘时间和标准:

    (1)扁形绿茶特级:采摘时期为清明前初生单芽,要求芽头肥壮,长1.5cm至2cm,色绿微黄,整齐均匀、新鲜。

    (2)扁形绿茶一级:采摘时期为清明前后采摘的一芽一叶初展或开展,新鲜,长2cm至2.5cm,叶质柔软,色绿微黄。

    (3)扁形绿茶二级:采摘时期为谷雨前采摘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长度约2.5cm至3cm之间,色绿微黄。

    2.卷曲形绿茶采摘时间和标准(采摘时间同扁形绿茶):

   (1)卷曲形绿茶特级: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要求一芽一叶占总量50%至60%。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大小均匀一致,色泽鲜绿,芽叶完整,不得带蒂。

   (2)卷曲形绿茶一级: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要求一芽二叶占40%至50%,芽叶等长,大小基本一致,色泽鲜艳,芽叶完整。

   (3)卷曲形绿茶二级: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或对夹二、三叶,要求一芽二叶占30%至35%,色绿匀净。

    3.采摘方法:提手采,不应捋采或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扁形绿茶:鲜叶分级→摊青→杀青→理条→做形(压扁)→烘干→包装→入库。

   (2)卷曲绿茶:鲜叶分级→摊青→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做形→烘干→提香→包装→入库。

   2.工艺要求:鲜叶摊凉6至8小时,摊放厚度≤5cm,鲜叶失水率控制在15%至20%之间。杀青投叶要均匀,应遵守“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选择不同的杀青工具、温度和时间。做形时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调整温度,进行理条、整形。扁茶炒干锅温为70℃至80℃,手法是抖、搭、推、磨相结合。卷曲茶机械揉捻时,投叶量以杀青叶占揉捻筒容积的85%为宜,掌握的原则是:轻—重—轻原则,即嫩叶轻压轻揉,老叶重压长揉,嫩叶冷揉,老叶温揉。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扁形茶:外形扁平挺直,色泽翠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滋味甘醇、鲜爽,叶底细嫩明亮。

   (2)卷曲茶:外形条索卷曲、细紧、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香气高,从嫩栗到尚纯;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滋味醇;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

    2.理化指标:

 

  

  标(%

 水分                  

7.0

 总灰分                 

6.5

 水浸出物               

38.0

 茶多酚                 

22.0

 粗纤维                 

16.0

 粉末                  

2.0

    3.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