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健康资讯>保健·养生> > 餐前频发低血糖,小心得了糖尿病

餐前频发低血糖,小心得了糖尿病

2023-11-14 11:19:16 来源: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天气冷了,李阿姨好几次下午四五点心慌手抖冒虚汗,每次都得吃点饼干、糖块才缓解。有次路过药店测了血糖,只有2.9mmol/L。李阿姨觉得自己平时吃得也不少,尤其是自从知道了自己低血糖,还特意吃得多了点,体重都沉了好几斤。怀着疑问,李阿姨来到了山东省中医院综合内科门诊。

山东省中医院综合内科主治医师姬翔接诊了李阿姨,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李阿姨多次查空腹血糖正常,但超重多年,一直有高脂血症的情况,认为李阿姨可能是糖尿病早期出现的反应性低血糖。李阿姨更困惑了,她不是低血糖么,怎么又成了糖尿病早期。为了帮助李阿姨明确病情,缓解疑惑,姬翔为李阿姨开具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缘何餐前低血糖

姬翔表示,正常人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餐后1小时左右血糖会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同时体内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达基础值的5~10 倍,血糖不超过 11.1 mmol/L,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开始下降,血糖下降至3.9~7.8 mmol/L,餐后3~4小时胰岛素降至基础水平,血糖也恢复至空腹水平,整个过程中胰岛素的释放都随着葡萄糖的吸收呈一种正相关的匹配状态,故不会出现低血糖。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体内胰岛素往往分泌并不少,其主要问题在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及分泌延迟引发的胰岛素相对不足。这样,当进食后葡萄糖吸收入血达到高峰时,需要的胰岛素未能及时分泌或发挥充分作用,造成餐后1~2小时血糖升高,到餐后3~4小时下一次进餐前,血糖已经开始下降了,而此时的胰岛素延迟分泌却使得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仍处在较高水平,与血糖变化情况不匹配,从而导致餐前低血糖的发生,表现为心慌、头晕、冒虚汗、饥饿等。

李阿姨胰岛素水平偏高,存在胰岛素抵抗,餐后两小时血糖9.2mmol/l,属于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高峰延迟至服糖后2小时,服糖后3小时血糖已降至4.55mmol/L,但本应降至基础值的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故餐后3~4小时出现低血糖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时候李阿姨认为是自己未进餐而导致的低血糖症,因此会刻意每餐时吃得更饱,反而又进一步加重了血糖的异常。

如何预防餐前低血糖

临床上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常常容易发生此类情况,仔细检查后往往会确诊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以及二者的混合状态,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也是向糖尿病转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中国糖尿病指南推荐把在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基础上强化生活方式作为糖尿病前期的首选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下降28%~63%。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没有得到正确诊断之前,往往按照自己主观感觉,靠增加食物的摄入来缓解低血糖症状,这样反而会使糖尿病前期很快进展为真正的糖尿病。

确诊为糖尿病前期后,应改变生活方式,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阻止或延缓临床糖尿病的发生。预防餐前低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顺序,按“菜、肉、主食”顺序吃饭,主食细粮粗粮掺半,让碳水化合物吸收慢一些,其次避免进食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或采用餐前负荷的“预进餐”进食方式,同时避免延误进餐,必要时可以中医辨证处方或口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每天运动量保持基本一致,不可剧烈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随身携带巧克力、糖块、饼干等,不宜空腹运动。如果进行强度较强的运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姬翔提醒患者朋友,如餐前或空腹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必要时行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以评估糖代谢状态,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健康干预。

(责任编辑: 陆明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