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健康资讯>保健·养生> > 初秋,身体又燥又湿怎么办?

初秋,身体又燥又湿怎么办?

2023-09-05 16:03:21 来源: 金羊网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苡婷 刘庆钧

祛湿是广东人养生保健永恒的主题。进入秋季后,早晚明显有了凉意,空气中那种濡热感也消散了不少。“湿人”小伙伴心里暗暗欢喜,身体里的湿气该退去了吧。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口干舌燥、上火等秋燥症状却渐渐出现。干、湿应该是势不两立,为何同时在体内共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中医师贾超为读者答疑并支招。

身体又燥又湿是怎么回事?

贾超解答,街坊们感到口干舌燥等不适其实是“津液亏损”的表现,即体内的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含抱阳气,而引起一串的问题,比如皮肤干皱、眼睛干涩、口渴多饮、咽干口燥、便秘,严重者有失眠多梦、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等。

贾超说:“阴虚与湿邪共存是完全有可能的。‘阴虚’既指组成人体的有形的机体的亏损,如老年人的肌肉萎缩、脑萎缩等,也指构成人体的精气津液的不足,如唾液、泪液、消化液、精液的产生减少,属于正虚的范畴,而湿邪则是或由外界入侵的湿气,或由内生的水湿,而形成的邪气,属于邪实的范畴;两者可以互为因果。”

时下秋季,虽然天气凉爽,自然界之湿气减少,然而由于生活的不良习惯如熬夜、缺乏运动等,内生的湿邪仍然不断产生,因此才有又燥又湿的感觉。

如何改善这种“怪怪”的体质?

“规律作息、按时吃饭”,看似老生常谈,但却是改善体质、提高脾胃功能的王道。贾超指出,古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伤脾害胃,脾胃的运化和消化功能减弱,痰湿自生。按时吃饭,定时定量最好,或者饮食上少吃多餐,利于脾胃功能调理,脾胃好了代谢自然加快,身体内多余的水分能顺利代谢出去,而不会久置后产生湿气。

秋季是“养收”的季节,应该早睡早起,情绪安宁。作息不规律,熬夜伤阴,日久及阳,阴阳俱损,湿热内生,容易出现情绪烦躁、口舌生疮等症状,因此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十分重要。

贾超表示,晨起先做半个或一个小时的微量运动,使身体稍微出汗,在祛湿的同时可以调理脏腑功能。经过一夜的睡眠,阴气内生濡养人体,晨起阳气恢复运行,应进行适量的运动,使夜间内生阴气充养四肢。在傍晚时分,也可以进行慢跑、锻炼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

适当运动,活动周身的肌肉,使阳气运行的速度增加,推动人体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微量汗出,不但可以推动脏腑功能的协调配合,还可以通畅三焦,推动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祛除内生的湿气。五脏六腑运行正常,阴津得生,水湿得除,脏腑得润,自然就没有又燥又湿的问题了。

Tips:药膳食疗方推荐

土茯苓煲龟

材料:土茯苓100g,草龟1只500g左右,猪骨250g,生姜3片,桂圆肉8粒,蜜枣2-3个。(4-5个人量)

做法步骤:

龟、猪骨洗净斩件,两种材料放进开水里焯水后备用。土茯苓洗净浸泡片刻,砂煲里放适量清水煲开,全部材料放进砂煲内,水沸后转小火煲2.5小时即可。根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

方解:草龟滋阴补虚、养血补肾、软坚散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动物胶、钙、磷、铁等多种营养,容易被人体吸收。土茯苓祛湿、解毒、通利关节,更增加温胃散寒的生姜,养心安神的桂圆,相得益彰。本汤对于阴虚潮热、头晕目眩、筋肉疼痛、心虚健忘等情况皆适合饮用。

(责任编辑: 陆明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