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越
近年来,涉老年人诈骗犯罪频发,新老骗局不断翻新升级,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成为诈骗分子围猎目标。今年4月,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日前,北京8家法院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揭示涉养老诈骗案件中的常见骗局,依法从严打击养老诈骗犯罪。
140多名老人误入代卖收藏品骗局,甚至“钱房两失”;有老年人被诱骗下载广场舞App进行“理财”,拉投资、赚返点,实则被非法集资不法分子“割韭菜”……8月4日,北京8家法院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披露了上述案件细节。当天宣判的案件中,量刑最重的一名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代卖“收藏品”让2400余万元打水漂
专门设立公司,以办展会帮卖藏品为名骗了百余名老人共2400余万元。当天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老年人收藏品诈骗案,披露了这起14人团伙诈骗案。
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间,冯某某、金某某等人在北京市朝阳区两处办公大厦内,先后成立两家文化有限公司。冯某某伙同公司员工,采用拨打电话编造举办交流交易展会等事由邀约被害人,以能够帮助其出售收藏品为由,收取会员费、押金、展柜租金、服务费等费用。
其中,冯某某等人还以投资入股公司可以获分红、可免费出售收藏品为由,诱骗4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房屋过户、转账等手续,诱骗他们贷款入股公司。几名被害人因此失去房屋所有权。
至案发,共有160余名被害人报案,经济损失共计2400余万元。其中,140余名被害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
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北京法院审结的养老诈骗案件中涉“收藏品”“保健品”诈骗案共计14件,数量占比最高。在这类犯罪中,犯罪组织均采用公司化运营,在知名商圈租用高档写字楼办公,而且公开招聘员工,大肆宣传。
“团伙内组织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招聘,有人培训‘话术’,有人负责联系客户,有人担任所谓‘鉴定师’‘拍卖师’,有人负责运营网站,有人负责收取费用,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朝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孙京昆说,“行为人在向客户介绍业务及签订合同、开具收据时,均采用化名,是为隐匿真实身份、逃避追查。”
这类诈骗往往收费名目繁多,流程完备,形成“一条龙”的诈骗套路。有的收取标的费、受理费、宣传费、服务费等费用,有的以办理会员卡有优惠为名收取会员费,有的通过举办拍卖会等活动收取入场费,有的以寄送公司藏品为名收取抵押费。“部分群众上当之后为了挽回损失,甚至不得不给予犯罪分子好处来换取部分回款,以至于一再上当。”孙京昆说。
百余名老人被广场舞App拉入理财陷阱
除了涉“收藏品”“保健品”诈骗,骗老型非法集资欺骗性极强,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犯罪分子以组织跳广场舞之名吸引老年人注册该公司的App,后通过该App平台向老年人进行非法集资。
2018年7月起,北京市海淀区多个辖区接到百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报案。老人们反映,他们均在某公司购买了某基金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逾期近一年未兑付,之前与他们对接的公司人员也多半失去联系。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该公司自2015年以来,面向社会推出并公开宣传某基金理财产品,与投资人签订合同,承诺以8%~14%的年化收益率返本付息。
在该基金对外宣称的花样繁多的投资项目中,最受老年投资人追捧的当属一款广场舞App。
该广场舞App以为老年人提供广场舞音乐、广场舞教学及搜索附近的广场舞场地等服务为噱头,在该App中参与活动领取积分,用积分可兑换礼品,吸引了大批老年使用者。该App一方面嵌入宣传公司理财项目的内容,吸引老年人的关注并使其认为公司有发展前景,值得投资;另一方面又发展广场舞组织者、领舞员为公司的兼职业务员,为其拉投资、赚返点。
截至案发,该公司累计吸收公众存款共计8.8亿余元,涉及集资参与人1200余名,尚有3.3亿元集资款未兑付。今年4月,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6名被告人提出上诉。8月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营造养老恐慌,利用老年人金融防范意识较差的特点,恶意设套。此次集中宣判中,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被告人来自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集资诈骗案。被告人广某某诱使老年人抵押自己的房产获得资金,用于购买其公司的理财产品,导致老人钱房两失。广某某也因其犯罪行为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六大涉养老诈骗套路触目惊心
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假借“以房养老”、假借代办“养老保险”、假借开展“养老帮扶”等名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负责人罗勇介绍,这些是北京法院对已审结案件梳理、分析出的涉养老诈骗案件六种类型。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吴某诈骗案中,犯罪分子吴某以帮助被害人缴纳养老院费用、代请护工等事项,多次骗取80多岁老人钱款后逃匿;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结的王某某诈骗案,犯罪分子谎称可以为被害人补缴养老保险,收取“保险费”后据为己用;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审结的李某某等人诈骗案,犯罪分子低价购进保健品,以免费医疗咨询、义务诊疗等噱头拉拢老年人参加讲座,并冒充知名三甲医院的名医“号脉”“看病”,后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高价出售给老年人。
北京高院副院长孙玲玲介绍,为保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强大攻势,北京法院充分运用财产刑、追缴、没收等法律手段,加大对罚金、没收财产的处罚力度,全面体现依法从严精神。
记者了解到,近期,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共破获涉养老诈骗案件1.15万起,打掉养老诈骗团伙158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4万人,抓获逃犯848人,追赃挽损118亿元;各地成员单位共排查出养老诈骗问题隐患12060个,已整治9300余个。
(责任编辑: 加贺 )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然而,微商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所涉及各类群体共同决定的结果。
刷单炒信,是指在电商平台上的卖家通过安排刷手进行虚假交易,提高商品销量、好评率 ...
近年来,电商社交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作为社交化电商的主要模式,微商的发展引人注目 ...
老陶-- 陶跃庆 中央电视台资深新闻制作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 ...
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
近期网络有传言声称,医保规定住院15天必须出院,否则会影响医保报销。
视频里面还说,“脱发能治,95%的人都能治”。真这么神奇?
疫情之下,数字健康在中国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儿童咳嗽莫慌张,正确选择止咳药
如何守护药品安全?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这样做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作为大型健康央属企业,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环 ...
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部门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食品安 ...
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部门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食品安 ...
2019年6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防范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益广告, ...
2019年4月27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美国中华餐饮联合总会共同发起的“中餐 ...
如新在中国大陆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来自如新第二季度财报的数据显示,如新中国大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