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诱惑花式推广 人气虽高点赞甚少
平台监管 亟待加强
本报记者 钱一彬
“读资讯,赚金币”“刷刷新闻就能赚零花钱”……日前,一批新闻资讯类APP打出“刷新闻赚现金”的噱头,以现金补贴鼓励用户阅读、转发并推荐好友下载,吸引不少眼球,甚至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从签到、分享到每日阅读、推荐好友,用户使用行为被“明码标价”。然而,花样推广、诱导分享也暗藏隐患。有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刷屏之余甚是扰民;有的以蝇头小利,诱导用户分享传播涉黄文章。砸钱招来的用户能否留住?推广内容是否暗藏糟粕?平台监管如何对症下药?记者展开调查。
“收徒”推广获利
内容低质频遭吐槽
新手奖励4500金币,阅读资讯奖励10金币,发表优质评论奖励200金币……打开某资讯类APP,进入任务系统页面,各种用户操作对应的奖励规则一一列明。刷新闻赚取的金币,累积起来可按一定比例折现,转至用户微信或支付宝账户。
“听说能赚钱,所以就下载一个试试。”大学生景成经朋友推荐下载了一款资讯类APP,“新用户按要求看几分钟新闻就能提现1元。”但他发现,真要想“薅羊毛”还得费一番功夫。以某资讯类APP为例,1万个金币约等于1元现金,用户提现最低额度为1万金币,根据平台规定,相当于用户需累计阅读8个多小时新闻或者观看近17个小时视频,才能挣到1块钱。
要想来钱快,可以“收徒弟”,即通过向好友分享邀请码使其成为新用户而获益。此外,通过“唤醒”徒弟阅读资讯文章,“师傅”也能持续获得奖励。记者打开某资讯类APP,页面显示“每收一徒赚8元”,而该APP公布的每周收入榜显示,有用户最多成功收下了超过1.2万名徒弟,近一周获得收益达3773元。
“真金白银”奖励下效果如何?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一款名为趣头条的资讯类APP,今年3月日均独立设备数接近1000万台,月度总有效时长超过1亿小时。“‘看新闻赚现金’式推广在短期内传播效果不俗,但从长远看仍难以为继。”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一味执迷“金钱换流量”的模式,将导致产品和服务本身沦为附属品,平台容易陷入追求流量的泥沼而失去对优质内容供给的应有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资讯类APP内容上多以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为主。“全是一些毫无营养没有依据的假新闻”“有意义的文章太少,滥竽充数”……翻看应用下载商店的网友评价,不难发现“刷新闻赚现金”式推广,人气虽高但点赞甚少。
“平台不能假借花式推广成为低质甚至低俗内容传播的源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认为,比起执迷于推广营销,互联网平台及应用更应专注自身内容建设,突出产品公共属性,致力于传播积极向上且用户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
“鸡汤”网文变味
诱导分享涉黄违规
“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
这些或劝勉或鼓励的“鸡汤文”,如今却被不少网友吐槽变“馊”了:有的文章假借抒情式措辞,实则夹带伪劣保健品等虚假广告内容;有的则直接掺杂涉黄淫秽内容,以露骨语言大打擦边球。
为何变馊了的“鸡汤文”仍被肆意传播?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号称“一键转发神器”的文章转发接单派单平台,成为低俗违规文章传播的“幕后推手”,形成了一条涉及分发、营销、获利的产业链,而其常用手段便是以现金奖励诱导用户分享。
打开某个文章转发派单平台,点击“转发赚钱”页面,只要根据提示将对应文章转发至微信等平台便可获取收益,只要有人点击阅读,后台系统自动统计,每次阅读收益在0.8—1毛钱不等。记者翻看文章列表,标题及文章内容露骨污秽,充斥挑逗性语言。
“内容涉黄违法,转发者就应担责。”宋建武指出,用户需提高素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对低俗违法内容的辨识能力,避免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此外,宋建武建议各社交平台也应加强监测,提高对高隐蔽性违法内容的监控精度。
微信平台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对于以外部链接形式分享传播低级趣味、庸俗、有伤风化内容和推介淫秽色情网站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处理。据微信团队介绍,未来将持续加大对涉黄等违法违规内容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打击违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除了平台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外,网信、文化等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消除监管盲区。”朱巍提到,目前在实际处罚中对色情淫秽和涉黄内容的界定仍有待明晰,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既有判例加以界定,以进一步提高监管实效,对平台、内容生产者以及普通用户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和警示作用。
(责任编辑: 景欣 )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然而,微商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所涉及各类群体共同决定的结果。
刷单炒信,是指在电商平台上的卖家通过安排刷手进行虚假交易,提高商品销量、好评率 ...
近年来,电商社交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作为社交化电商的主要模式,微商的发展引人注目 ...
老陶-- 陶跃庆 中央电视台资深新闻制作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 ...
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作为大型健康央属企业,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环 ...
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部门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食品安 ...
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部门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食品安 ...
2019年6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防范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益广告, ...
2019年4月27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美国中华餐饮联合总会共同发起的“中餐 ...
3月25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在北京举行“护肤技术发展分会”成立大会。
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承办,中 ...
山东东阿县人民政府2月22日召开“东阿县推进阿胶及阿胶制品标准”新闻发布会,公 ...
今天上午,伴随着新春瑞雪,2019雄安新区嘉年华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启幕。本次嘉 ...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不同程度存在虚假宣传、质量低劣、价格虚高、会议营销等乱象,侵 ...
如新在中国大陆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来自如新第二季度财报的数据显示,如新中国大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