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电商平台玉石超四成不合格

2016-05-10 14:20:3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李颖

标称的是“阿富汗玉镯子”,但鉴定后却发现材质竟然只是大理石。江苏省质监局近期公布了玉石产品的抽查结果,合格率不到八成,可怕的是,这些不合格产品乍一看都挺像那么回事的!

陷阱一:以假充真

消费者选购翡翠、和田玉,最重要的当然是冲着产品本身的材质,但在此次检测中发现,有16批次产品材质不符合标准规定,占不合格产品的近七成。

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以假充真,即用人造品或低档玉石假冒高档玉石。

陷阱二:以次充好

除了以假充真,一些不法商家还会以次充好,即用质量较差的玉石经过人工处理美化后冒充高品质天然玉石,最为常见的就是我们俗称的用B货、C货当成A货来销售。

陷阱三:名不副实

1.产地标识玉石名“阿富汗玉镯子”,看到这样的标称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购买到的是玉镯子,但事实上呢?鉴定后却发现实际材质为大理石。

2.以多个珠宝玉石标识一种玉石名称一款产品标称“翡翠碧玉原石”,让人弄不明白销售的产品到底是“翡翠”还是“碧玉”,而鉴定结果显示,这款产品实为玻璃。

3.珠宝玉石名称标识前后不一一款产品,网页主名为阿富汗玉镯子、阿富汗白玉,材质说明则是碳酸盐质玉,标签名称又变成了天然玉石手镯,发票写的是阿富汗手镯,合格证名称却又变成了方解石玉!

抽查情况具体如何?

电商平台合格率低!此次共抽查标识为“翡翠”、“和田玉”的产品118批次,合格率为79.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产企业抽查的10批次均为合格,而网络、电视购物等电商平台的合格率则只有59.5%。

500元以下的合格最低!分类别来看,翡翠的合格率为90%,但和田玉的合格率不够理想,合格率只有64%。

我们常说“便宜没好货”,这话同样适用于玉石消费,从价格区段来看,500元以下的合格率只有66.7%;500至999元的合格率为82%;1000至1999元的合格率为87%;2000元以上的全部合格。

以下为此次抽检合格的来源于电商的玉石产品信息,有兴趣网购的可要看好了!

学习几招防忽悠

1.A货翡翠手感温凉。

翡翠产品应从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四个方面进行品质评价。

翡翠的颜色越艳、透明度越高、质地越细、杂质或裂纹越少品质越好,反之较差。其中透明度是评价翡翠品质的关键,翡翠只有达到一定的透明度才能展现出美。

在翡翠市场的“行话”中,A货、B货、C货最为常见,这三种俗称是什么意思?A货是指未经任何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货品;B货的颜色、玉质虽是天然的,但为了去除杂质色经过强酸处理漂洗,结构已被破坏,标准名称应有漂白、充填字样;C货的玉质是真的,但颜色是人工加入的,标准名称应有染色字样。

该如何辨别真假A货呢?A货翡翠成品用手触摸都有凉感,如果用拇指反复顺摸10次以上会有沾上水的湿感,而B货翡翠手摸温滑,就好像摸玻璃或不锈钢器皿一样,没有那种天然翡翠的温凉感觉。

如果是处理过的翡翠,会带有荧光,部分商家却用“有荧光才是A货”来欺骗消费者。

2.和田玉小刀划不动。

和田玉产品应从质地、颜色、光泽、块度、净度五个方面进行品质评价。

质地越细密、颜色越均匀柔和纯正、油性越足、块度越大、瑕疵越少品质越好,反之越差。其中质地和光泽是评价和田玉品质的关键,高品质的和田玉一定是质地细腻、油性十足。其他玉石的滋润和油脂光泽都不及和田玉。

和田玉的硬度较高,小刀是划不动的。 此外,和田玉只有白色、青色、墨色、黄色四大类颜色,现在市面上有所谓的红色和田玉在销售,您可得提高警惕别上当。

3.证书防伪多留个心。

一定要到长期固定的经营场所选购珠宝玉石产品,景点、宾馆、网店等渠道要慎重选购。

如果有证书,消费者也别忘了根据产品合格证上的照片和重量,核对货证的一致性。对于证书也可能造假的问题,可先行搜索确认证书上提供的机构名称、网址等,如果证书上提供的网址、电话与官网公开的信息有出入,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4.网购玉石更要当心这些坑。

傍大款:部分网络电商用毫不相干的玉石专用评价术语来修饰所售产品。如用“翡翠绿”、“冰种”、“白玉色”、“羊脂级”等翡翠、和田玉专用术语,来修饰、美化石英岩、大理石等低档产品。

转移视线:部分网络电商在介绍自己低档产品时,故意含混、淡化所售产品的真实属性,却高调介绍高档产品的使用和养护方法。如所售产品为白色大理石,却仅标注“天然玉石”,大篇幅介绍和田玉、白玉的使用和养护方法,误导消费。

货照不一:部分网络电商网上的宣传图片经过PS处理或取向拍照,美化材质、隐盖缺陷,实际到手的产品与图片宣传的产品相差悬殊。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6年5月刊

(责任编辑:尚萱)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