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中国重汽:从老黄河到HOWO T7H的卡车传奇

2015-08-13 14:05:13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从2005年的HOWO到2009年的HOWO?A7,再到今天的HOWO?T7H,中国重汽的产品已经伴我在中国的大地上驰骋了160万公里。”

   张旭可以说是中国重汽的忠实用户,他的车基本上跑的是固定的路线,从江苏无锡出发到新疆喀什,沿途经过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兰州、西宁,一个来回接近一万公里。

   对HOWO?T7H,张旭很满意,“现在我的车已经跑了接近6万公里了,运行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特别是上大坡过程中,HOWOT7H强劲、舒适这是其他车无法比的。HOWO T7H的稳定表现给了我敢于挑战皑皑白雪的底气。”

   这里的HOWO?T7H,就是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合作,全部掌握了曼技术生产的车型。这款车上融入了众多曼的元素,包括曼车桥、曼车架以及大动力的曼发动机。

    在中国重汽的发展史上,不仅有张旭经历的HOWO、HOWOA7、到HOWO?T7H,还有从第一代老黄河车开始,历经“斯太尔”、“沃尔沃”到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系列重卡的技术积累历程。

    全面掌握曼技术

   中国重汽同步引进德国曼公司的全套先进技术。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国重汽目前已建成曼发动机生产线、车桥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和整车装配线,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据了解,德国曼公司是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著名跨国汽车制造商,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柴油发动机,拥有先进的重卡整车及关键总成技术,拥有21世纪最新研制的D20发动机,在欧洲市场上,其重卡份额仅次于奔驰排名第二。

   HOWO?T7H采用的曼发动机原型是曼的D2066,国产型号是MC11。曼发动机的设计理念是增大扭矩优先,而不是增大功率,以最少的齿轮转动获得最大的燃油经济性。

   资料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全国重卡行业下滑的背景下,中国重汽总体运营质量和效益水平保持明显提升。尤其是曼技术产品,中国重汽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定位、对市场格局的敏锐嗅觉,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屡屡创新,使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取得了产品热销,并呈现出稳健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HOWO-T7H产品同比增长134.86%,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汽在中高端重卡市场的稳固地位;HOWO-T5G产品同比增长381.75%,增势迅猛,后来居上。

   中国重汽集团一季度销售整车4.3万辆,其中重卡销售2.5万辆,市场占有率同比提高1.66个百分点。效益大大好于收入,收入大大好于产销量,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

   尽管经历了从设计、工艺、制造的全方位吸收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升级,实现了我国重型车制造业质的飞跃,技术、品质不断在变,而始终没变的是中国汽车品牌:“中国重汽”。

   业内专业人士评论,对于中国重汽来说,通过技术转让,在“技术提升型”卡车和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可以彻底帮助这个中国最大的重型卡车制造商解决最困扰其未来卡车的核心技术问题,显然这使得中国重汽在产品、技术、市场乃至企业全景上展开一幅新的拼图。

    2015年总发展目标20万辆

   根据中国重汽2015年发布的产销快报,公司2014年四季度实现重型卡车产量16848辆,销量为23439辆。2014年度累计实现重型卡车产量为80077辆,同比下降2.65%;销量为90735辆,同比增长7.97%。

   据了解,中国重汽集团提出了2015年总的发展目标:实现整车销售20万辆以上,其中,重卡要销售13.5万辆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1个百分点;各项主要指标增长12%左右,整体质量创造国内一流水平,曼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效益力争保持行业最好水平。

   中国重汽集团销售部总经理张晓东曾表示,2015年中国重汽销售部将以强化品牌战略为指导,以"互动营销"为着力点,加强过程管理,注重细节评价,实现"前三有我勇争第一"的行为地位;聚焦曼技术产品,丰富营销手段,引领用户价值升级;科学规划网络,提升网络能力;通过实施"互动营销"战略,全力推进曼产品销售,开创营销新局面。

    从老黄河车开始

   1956年,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成立。1960年制造出中国首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并从6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1984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与中国其他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商合并,组成重型汽车工业联合公司,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引进整车技术,在国内联合生产“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是主要项目单位之一。

   在加速消化吸收“斯太尔”技术的过程中,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利用斯太尔先进技术优化“黄河”第二代产品,在斯太尔产品和黄河产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通过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成果以及生产设备,是工厂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产品技术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简称“中国重汽”),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作,成立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第二年本土生产的第一辆沃尔沃重型卡车下线。

   2003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重汽集团重组山东小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进入资本市场,“小鸭电器”变成“中国重汽”。

   2005年12月12日,中国重汽集团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重型卡车第10000辆驶下生产线,标志着HOWO重卡当年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万辆,这在当时中国尚属首次,也创造了世界重卡历史上的奇迹。

    中国重汽“三兄弟”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作为母体,其包括有济汽、陕汽、川汽,当时3家共有斯太尔技术。由于同属于一家集团,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三兄弟企业分工协作,按需分配,山东重汽生产发动机(今天的潍柴)、陕汽生产驱动桥、陕西法士特生产变速箱等。

   1989年6月,浓缩了中国重汽“三兄弟”心血的第一辆国产斯达一斯太尔重型载货车在原济南汽车总厂下线。

   斯太尔技术的全套引进经历了消化吸收融合的过程,斯太尔作为中国重型载货车第二代主力车型,以其承载力强、适应性好以及低廉的价格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在第一辆国产斯太尔重型载货车下线后的10年间,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却陷入巨额亏损。济汽、陕汽、川汽一度陷入危机之中。中国重型载货车之路到底怎么走?

   2000年7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74次总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对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进行战略性重组,将重汽集团分为3部分,分别下放地方管理,原“中国重汽集团”正式一分为三。重汽的核心和主体部门保留“中国重汽”的称号,划归山东省管理,原重汽集团三个整车生产厂之一的“济南重汽”改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而另两个整车生产厂重庆重汽与陕西重汽,分别下放重庆和陕西地方管理,组建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目的是集中优良资产、集中品牌、集中优势产品、集中核心技术,剥离不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成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各省出台特殊政策予以扶持。这一正确的决策使济汽、陕汽、川汽获得了再生。他们依靠科学的决策与管理、国内独有领先的技术、领先的发展及服务理念等优势参与到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稳固地建立起中国重型载货车发展平台。

   由于引入竞争机制,3家斯太尔生产企业将斯太尔平台打造得愈发稳固。如今济南重汽、陕西重汽、重庆红岩都各自完善了配套体系和零部件生产厂,斯太尔核心技术的共同拥有使3家企业拥有了角逐市场的资本。

    “去斯太尔化”

   斯太尔在中国的30年,不仅斯太尔车型、斯太尔品牌是公认的赢家,而且很多利用斯太尔部件或总成的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也各取所需,赢得了自己品牌的发展。

   然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重型载货车也向着高速化、重型化方向发展。110km/h的速度已经是新时代对重型载货车的基本要求。而设计时速只有90km的斯太尔,在市场对速度及效率的要求上有很大差距。

   每一家重卡企业,无论其与斯太尔平台亲疏,都在不同程度地“去斯太尔化”;而斯太尔的主干零部件制造商,也都在变脸。

   有媒体分析认为,斯太尔嫡系的“去斯太尔化”,整车企业基本兵分两路:一方面加速推出全新的重卡平台;另一方面在老斯太尔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整容”。而非嫡系,则不断减少其产品中的“斯太尔元素”,零部件企业则增加了非斯太尔体系的产品。

   中国重汽拿来了沃尔沃的驾驶室,重汽的豪沃系列,是在沃尔沃的驾驶室基础进行改进。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双方的战略合作。2014年,是重汽曼产品全面进入市场的一年,曼平台产品销量达到1万辆;而2015年,重汽希望曼平台产品能够突破3万辆,并且占据销量份额的1/3。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5年7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