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移动支付谨防三大骗局

2015-07-15 15:11:1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本刊记者 李颖

   今年央视“315晚会”,黑客现场演示了虚假WiFi如何盗取手机隐私,让不少惯于使用移动支付的“蹭网一族”捏了一把汗。近年来,为了套取信息,诈骗分子也是煞费苦心,假WIFI、假二维码、假网站,花样繁多。

    为此,《中国质量万里行》总结了近期骗子常用的把戏,帮您识破移动支付的三大骗局。

    虚假WIFI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很多持卡人都习惯于用手机购物、转账、汇款,然而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了持卡人的支付习惯,专门在一些购物中心、休闲场所建立免费的虚假WIFI,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旦连接其个人信息就有泄漏的风险。

   同时如果持卡人还进行了移动支付、网银转账等敏感操作,黑客还可以通过后台程序记录下上网者的手机IP地址和信息,其用于支付的卡号和密码就有被盗取的可能。

    病毒“二维码”

   近年来,携带木马病毒的二维码也成为骗子套取信息的新方式,有时不小心的扫一扫,就有可能带来被盗刷的风险。据了解,不法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有毒”的二维码。

   诈骗分子会利用这些二维码将手机木马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钓鱼网站

   这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窃取信用卡信息的方式,不法分子会使用“改号器”软件把电话号码“伪装”成银行的客服号码,再利用流动的伪基站,到人流多的地方发送这类诈骗信息,引诱受害人登录其设计好的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假冒银行网站,一旦受害人在这个网站上输入账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所得,再利用这些信息通过网络把账户里的资金转走。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5年6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