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澳洲旅游谨防隐性骗局

2015-04-16 14:30:25 中国质量新闻网
   关于澳洲旅游消费陷阱,除了低价线路产品、黑车黑店等常见现象,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不少旅游消费陷阱的隐蔽性和模糊性更强。

    骗局一:旅游附加费

   由于旅游行业实际操作中的行业习惯,某些目的地的线路产品中,针对特定人群均加收一定的附加费。如澳洲旅游产品对老年人、夫妻、特定客源区域的人群,会在团费的基础上加收附加团费;某些旅游产品则会针对教师、律师等特殊行业的从业者征收附加费,如在常规澳大利亚、新西兰连线产品的低价线路上,附加费加收最多达2500元。

    骗局二:强制自费项目

    由于澳洲旅游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很多旅行社为了吸引消费者参团,打出低价吸引客源。

   客人参团的费用无法给旅行社带来正常的利润,只能采取压低当地地接社费用的方式。而当地的地接社为了保证利润,无奈只能采取强制客人参加自费项目的方式,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

    骗局三:酒店徒有虚名

   这是不少旅行社忽悠游客的惯用招数。如在招揽游客的介绍文字或语言中标明入住澳大利亚某某酒店,并未注明该酒店的实际位置是在市区还是郊区。等到了旅客入住酒店时才发现,入住的酒店离市区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相当于在北京入住北京饭店和怀柔山区某度假村的差别。

    骗局四:海景房不看海

   提及海景房,不少人就能浮现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场景。不过2014年,有多起针对在澳洲入住海景房看不见海的投诉事件,投诉的主要对象就是酒店标榜的海景房并非面向大海,而是只能在某个角度能看见大海。

    随着中国游客度假休闲意识的逐步成熟,此类关注旅游体验质量的消费陷阱愈加突出。

    骗局五:拼团甩团

   去澳洲旅行,很多游客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自己是在A旅行社报名参加旅游团,但直到发团时才发现,自己参加的团是B旅行社的旅游团。究其缘由,原来是某些旅行社因接受报名的消费者太少,组不成一个团,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些已经报了名的消费者转给其他旅行社,由别的旅行社负责带团。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5年3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