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地标产品成韶关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2014-12-15 10:53: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管理创新 产业聚集文化提升

  地标产品成韶关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文/本刊记者  宋德奇


  一座神话般的千年古郡,一个神奇美丽的山水胜地。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北界湖南,东邻江西。辖两市(乐昌市、南雄市)三区(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五县(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

  说到韶关,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历史名城、山青水秀、民族风情”,它的历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这里原先被称为韶州,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底”形城市,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在商贸上则是“一吏当关,万物难出”,各种商品货物,均有东、西、北三关把守,后来商贾们就将这里称为韶关。韶关地处山区,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旅游景观多姿多彩。韶关有国家级风景区丹霞山,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南华寺,著名的“马坝人”出土处、“石峡文化”遗址狮子岩,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珠矶巷……从此地走出的唐代名相张九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引发人们对千年古城无限神往。

  产自韶关的曲江马坝油粘米,南雄板鸭,始兴宰相粉(清化粉),乐昌张溪香芋,新丰佛手瓜,乳源彩石……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蕴含深厚地方历史文化的地理标志产品,走向大江南北,走向大洋彼岸。展示了韶关的“物华天宝”和“人文锦绣”,成为韶关城市新名片。

  韶关市质监局车万里局长告诉记者,韶关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山区市。近年来,韶关市质监系统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因地制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努力打造个性鲜明、市场潜力巨大的韶关地方特色经济增长极。摸索出一条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从2004年马坝油粘米第一个获原产地保护,近几年地理标志产品迅速增加到14个,位居广东省前列。据测算,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新增从业人员近16200名,各地标产品对比获保护前产量和销售单价的平均增幅分别达到152%和90%。广东省质监局专程赴韶关调研地理标志保护和农业标准化工作,并形成经验材料上报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内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提升了韶关市城市形象和在全国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治理模式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地标产品大多是初级农产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质监部门并无直接监管绝大部分地标产品内在质量的职权。从法理的角度来分析,一旦某类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就意味着地方政府不但要肩负起“保护”相关产业的责任,更要成为相关产品内在质量的“担保人”,对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负责。

  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对质量安全治理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韶关市质监局选取韶关市曲江区作为试点,提出了“改行政监管为多元治理,改直接监管为平台构建,改常态监管为例外监管”的“三个改变”指导思想,推动广东联益马坝米业(曲江)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成立了马坝油粘米行业协会,逐步引导质量安全主体形成了“一人掺假,招牌尽毁;良性竞争,行业共赢”的共识。

  与此同时,出台实施《马坝油粘米》(DB44/304-2006)和《马坝油粘栽培技术规程》(DB44/T301-2006)),确保了马坝油粘米栽培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标准的统一,为农村发展和企业增效奠定了技术基础,逐步形成了“政府搭建平台,部门划定标准,行业良性自治,产品质量提升”的“产品质量多元共治”新局面。

  行业协会各成员企业为确保合法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自发自觉地相互监督,成为造假行为最坚定的反对者和质量提升最坚决的执行者。为保障米源安全,企业自筹资金购进检验设备,在收购、入库、加工前进行相应检验,实现了关口前移。在此基础上,行业协会每两个月还会进行内部抽查,连续3次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将取消马坝油粘米地标专用标志的使用权。

  通过上述质量安全治理手段的创新,监管部门在节约大量行政资源的同时,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反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成为韶关质监系统创新质量安全治理模式最早的“试验田”,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

  推动聚集发展 助推效益提升

  韶关质监部门将产品质量和标准、龙头企业与农户深度对接,依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把分散经营的种植户有机整合,走新型的产业化发展之路,逐步形成镇有示范区、村有示范户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化生产格局。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推动特色产业聚集。仁化县沙田柚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自2011年初获批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后,通过实施“韶关市浈江流域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带项目”,获得中央财政直补700万元用于沙田柚标准化示范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长坝沙田柚》和《仁化县沙田柚生产技术规范》等农业地方标准。技术工作小组不定期到果园对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并一对一地根据种植户果树情况进行具体的帮扶指导,强力推动了沙田柚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示范区沙田柚种植面积较获批前大幅度增长了190%;按标准组织生产的沙田柚产量提升明显,单果重900克以上,最高亩产达1000个,售价由示范前的每500克6~8元提升至10~15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2万元。

  —加大政策倾斜带动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九仙桃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以来,翁源县着力加大对相关种植产业的扶持力度,规定种植5亩以上者即可无偿获得种苗,青年党员、妇女从事种植则可获得最高5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原本在广州番禺打工的翁源县江尾镇九仙村村民汤金龙果断返乡从事九仙桃种植。短短几年间耕耘,他家的年收入就突破了30万元大关,迅速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乐昌张溪香芋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得益于当地政府对其种植产业的大幅度政策倾斜,从业农户年均收入从当初的2.8万元直线上升至目前的8万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平台已经成为各地带动农民致富奔康强有力的抓手。

  —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撬动特色产业扩容提质。乐昌市张溪香芋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通过种植基地示范带动当地整个香芋种植产业聚集发展,短短数年内种植面积就从150公顷扩大到450公顷,种植户从800户增长至2300户,产量从3100吨升至1.1万吨,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往市周边乡镇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启动北乡镇、长来镇等基地改造扩建、成立合作社、推动芋头深加工、打通珠三角物流渠道等一系列措施带动北乡、长来、廊田等地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同时辐射周边的乐昌、乳源、仁化、湖南汝城新增香芋种植面积2170亩,新创造就业机会4340个。毫不夸张地说,仅乐昌张溪香芋一个地标产品就带旺了本地、周边县域乃至外省相关种植业的发展,为农业人口新增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致富机会。

  —全线贯通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溢价。帮扶企业大力延伸、牢牢把控特色产业链条,并以此成功确保了韶关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定价优势”和“议价优势”,有效提升了品牌溢价。乐昌市张溪香芋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通过“少而精”的种植基地示范带动当地整个香芋种植产业聚集发展,将生产基地与市九地行土特产公司的优质销售渠道高效对接,同时充分依托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节目《百山百川行》、乐昌市政府官网“乐昌特产”链接以及“乐昌地标产品”微信服务号等多元平台开展“全媒体营销”,大力增强与网友的交流互动,不断制造网络粉丝效应提升宣传效果,形成了集“农户+基地+龙头+渠道+粉丝+推广”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香芋单价从8元/公斤升至20元/公斤,有力地服务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乳源彩石也从获保护之初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到现在彩石加工场、奇石馆林立,并形成了开采、运输、装卸、切割、打磨、抛光、上蜡、配座、经销的完整产业链条,产品价格也由当初的100元起售却乏人问津转变为现在挂牌20万元仍不愁销路,上演了一出奇石版的“麻雀变凤凰”。

  —依托标准化生产助推产能几何级数递增。始兴清化粉原有的生产工艺受天气影响极大,获保护前始终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为破解这一难题,始兴县质监局编制了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869-2011《地理标志产品清化粉》,对其生产工艺中的二次蒸粉、二次干燥等核心工序与传统的生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将传统的感官比对转化成科学的数据比对,将传统的生产工艺转化成科学的、可量化的技术指标,找出了影响清化粉与普通米粉区别的关键点,并转化为可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帮扶当地龙头企业采用传统工艺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使其产量升幅达到了956%,堪称几何级数递增,技术标准对当地特色产业产能提升的强大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挖掘文化内涵  打造人文品牌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当地有至少数百年生产加工历史和地方风情的产品。充分依托产品的文化属性发掘其蕴涵的核心品牌价值,无疑是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突破口之一。

  乳源观赏石协会会长邓建中告诉记者,乳源彩石产自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山。乳源彩石以其变幻无穷、绚丽多姿的色彩以及极富诗情画意的纹理,成为国内外赏石界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相传这种奇特的石头是就是当年女娲补天时所用的补天石,她用一种特有的五彩石把天补起来,在不经意之间失落了一块,洒落在乳源的瑶山里,当时天空中还出现了一道道五彩云霞。因此现在乳源出产的彩石色彩斑斓,像五彩的云霞,又像七色的彩虹。一颗彩石就是一幅画,色彩丰富的犹如西洋油画、色彩淡雅的犹如中国水墨画;有似山水、有似花鸟、有似人物,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韶关质监部门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文化挖掘推广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凸显地标产品服务旅游业的“文化营销”。2011年,翁源县的源花果嘉年华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九仙桃成熟季节,翁源县在九仙桃原产地九仙村举办九仙桃旅游扶贫文化节,以果为媒广交朋友,活动以“游仙邑翁源,品优稀佳果,助三农发展”为主题,设有九仙桃评比、竞吃、慈善拍卖,游客抽奖等内容,并为游客提供观赏、采摘、游乐、度假等体验性休闲活动,让游客走进田间地头,摘佳果,体验田园之乐,促进了农民增收,传递了翁源旅游品牌。

  —依靠“事件营销”做好文化输出。近年来,乳源县政府充分依托地理标志保护平台,推动成立了观赏石文化协会,并在中央台播放乳源彩石的专题宣传片,赏石文化蔚然成风。国庆60周年之际,乳源彩石还作为陈设品入驻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为进一步提高乳源彩石的文化格调,乳源政府充分运用“事件营销”策略,创造性地将韶关的“禅宗文化”与乳源彩石文化深度结合。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5日举办了首届“中国·广东乳源禅石文化博览会暨乳源彩石文化节”,邀请全国近600多名赏石专家、名家出席,邀请全国226方禅石参加展览评奖,邀请全国165家展销商参加展销活动,邀请禅宗文化专家、赏石专家作专题演讲,创造了“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禅石专题展览”、“第一次举办禅石文化论坛”这“两个第一”,有力推广了韶关禅宗文化和乳源彩石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韶关名片”的“文化输出”作用,走出了一条依托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硬增长”的特色发展之路。

  韶关市质监局车万里局长对记者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是一项能够高效服务“三农”、推动本地特色经济发展的优质服务,更是韶关发展现代农业、走生态发展之路的有效路径。

  韶关质监部门将继续挖掘和培育特色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强化现代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依托行政执法切实提升对地标产品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谱写“中国梦·韶关篇”做出更多贡献。《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年11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