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养生行业无标准 欺诈乱象泛滥

2014-11-21 14:52:4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本刊记者 李颖

   近年来,随着养生热的兴起,民间养生风起云涌,千奇百怪的“养生大师”应运而生。他们所散布的所谓养生知识和手段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但误导了一些消费者,还让不少人花了冤枉钱。更可恨的是一些所谓的“神医”,打着中医保健养生的幌子肆意敛财,有的甚至害死人命,骇人听闻。

    打着“免费”幌子的陷阱

    记者调查发现,利用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部分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一些不法商家雇佣伪专家充当销售“推手”,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义诊”来诱导、欺骗消费者购买高价保健产品及医疗器械。

    家住北京海淀区李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居住的小区经常有商家给居民免费提供量血压、测血糖、做针灸等服务,还会让消费者免费体验各种能量养生治疗仪、保健治疗仪。“三个月前,我花了6780元买了一台能量治疗仪,发现没什么作用。再去找这家公司的业务员,就已经没人了。”

    据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目前无法根治,患者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面对伪专家的游说,轻信其“特效药”和“偏方”,不惜花高价购买其保健品、药品。

    记者发现,组织伪“专家”通过免费送药、免费讲座等方式,让“名医”、“神医”为消费者“把脉”、问诊后,给其开“处方”,以达到销售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目的,是不良商家的“惯用手法”。

    有专家分析,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消费者上当受骗,是因为医疗专家忙于坐诊,少有精力给群众做养生保健,而不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保健需求日益迫切,一些商家便夸大宣传产品功效,让其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购买价格不菲的产品。等到消费者意识到受骗了,行骗者已无处可寻,所谓的“专家”不知去向。对于这些不法分子而言,“打一枪换一地”的游击战早已成为常态。

    记者从相关管理部门获悉,部分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出于“求健康”的需求,热衷于参加社区、企业组织的免费养生、保健课程,购买各种医疗器械、保健品,却不知这些产品良莠不齐,有可能“养生不成”反而伤身。

    行业乱象亟待规范

    有专家认为,缺乏法律约束、行业准入机制和有效监管机制,是导致养生行业乱象丛生的主因。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尽快建立完善养生行业监管机制,加快养生行业标准和考核指标的制定,对养生机构的审批、人员的准入和产品、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从目前来看,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大,但政府及正规医疗机构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指南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识远远不够,导致不法分子雇佣伪专家打着“养生教父、教母”的旗号,误导群众。专家指出,由专家为主导的健康宣传已不能满足全民的健康知识需求,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

    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商家、伪专家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尽快建立完善养生行业监管机制,加快养生行业标准和考核指标的制定,对养生机构的审批、人员的准入和产品、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促进养生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年10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