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不要对车检新政点赞太早

2014-08-07 15:04:0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顺子

  《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一经发布,舆论一片点赞:车主省事省心,“车虫”丢失财路;车检机构不再官办,权力寻租得以避免……

  客观地说,“意见”在政府各部门近年来出台的诸多利民惠民政策中,属于初衷与路径均很实在的一个。但我国步入汽车社会以来,各地车主动辄排队几个小时等待“上线检测”早已不稀罕,车检利益链条背后冗长繁杂的“猫腻”早已成为大家的谈资笑料,已然丢尽服务形象与公信力的车检制度,实际意义还有多大?

  有专家指出,车辆年检检测线上测试的灯光、刹车、轮胎等各项参数仅为区间数值标定而已,真正左右汽车安全性能的还在于车主的安全观念以及平时对车辆的维修保养。另一方面,汽车生产时就有工信部的国家标准兜底,出厂入市时也已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售后又有工商部门监督的3到5年不等的保修保养期,频繁的车检便显多余。

  此外,私家轿车的行驶属性与“多拉快跑”的营运元素相距甚远,在顾及安全出行、对自身与家人负责的态度上,车主的安全意识还需督促么?

  因此,对车检“新”政不要赞得太早——车检所存在的客观问题,需要这么久的严谨调研论证方能确认属实?对于已近“爆棚”的民意,一定要这么多年的“听取”才可回应?好似民众抱怨越狠、吐槽越猛,有关部门就越发充耳不闻、彰显其“城府”。

  这颗改革措施的“定心丸”究竟好不好吃,仔细研究便会生疑——“每两年要去申请一次新的检验标志”,此时会不会变换名目吃拿卡要,会不会与其他事项捆绑收费?如若6年后收费更高或把6年的费用一次收取,岂不“换汤不换药”?诸如此类,新政“千呼万唤始出来”,仍需要继续下猛药落实,才能真正解决备受诟病的实质性问题。

  还应看到,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举措。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改革任重道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没有上限。相比于改革的跨度本身而言,以民生为重的改革理念,才是最大的动力和希望所在。既然对民意的一个侧面予以关注并尊重就能收获如此多的“好评”,那么这种倾听案例就应该被推广复制至更广、更深的领域,更多、更快地让群众实际获利。《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年7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