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无法阻挡的移动支付

2014-05-09 10:14: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邓武辉

    随着中国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上千亿元,增速是PC端网购的4倍多。

    目前,移动互联网消费人群已经不光是80、90后,连50后、60后也追赶潮流,希望成为这个移动时代的弄潮儿。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时下最火的支付竞争,并了解怎样才能更安全的去移动支付。

    一个红包引发的支付竞争

    新年伊始,大家也许已经从熟悉的收发实体红包,改为用微信发送电子红包,让很多的人都成为移动支付的新用户,抢红包则成为了今年春节无数手机用户追捧的社交游戏。

    微信红包的玩法极为简单,关注“新年红包”帐号后,微信用户可以发两种红包,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还有一种是普通的等额红包。

    不过要知道“红包”这个概念本出自阿里巴巴的创意,在多次双十一的活动中,阿里围绕着红包玩了很多花样,有转移红包、抢红包、送红包,而被淘宝视为双十一主要武器的红包,却被微信红包的简单操作,抢走了风头。

    而除此之外,微信还同样捆绑了手机游戏、手机充值、转账、理财、电影票购买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支付场景,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粘性。

    出租车表盘上的支付战争

    随着近两年打车软件的兴起,打车一族的手机里都装载着各不相同的打车软件,从去年7、8月份开始经过几个月的市场整合,原先40多款打车软件的百花齐放演变成现在的“嘀嘀”、“快的”两款软件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由打车客户端抢占手机屏幕演变成为了快捷支付和省钱大法,“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分别在去年和今年推出以乘客为中心的优惠政策,打车的人每单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就能享受到出租车的服务,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花坐公交车的钱去打车”,甚至在网络上流传打车省钱攻略,这让“招手族”是何等兴奋,而司机师傅们则可以乐滋滋的数着大钞,所有一切只因为改变用户的移动支付消费习惯。

    理财与支付的较量

    余额宝内资金可实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信用卡还款、充话费,也可以转回到支付宝账户余额或银行卡,在电脑和手机上均可自如操作,可以说是从存钱到付钱的整套服务全部打通,而且资金流动性好于银行定期存款,取出的时间也没有限制。

    对于喜欢存钱的同学们,绝对是利好,每天从梦中醒来时,第一件事情就不是看微博、微信了,而是看看余额宝又挣了多少钱。但是“剁手族”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一旦把钱存入到余额宝中,你们是不是又会不停的淘宝了呢?一不小心余额宝变为支付宝余额了。

    反观理财通只能转出到一张银行卡内,且“仅可使用安全卡购买赎回”。所谓安全卡就是理财通的资金原卡进出,用户只能通过绑定本人的一张储蓄卡进行基金申购,赎回时资金也是返回到绑定的同一张储蓄卡里,不能用于消费或转到其他的银行卡。

    从到账时间来看,微信理财通支持工行、农行、建行等11家银行两小时到账,其他银行1~3天内到账。从便捷性上,理财通略胜一筹。

    然而对于余额宝、理财通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说,吃螃蟹还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拿着自己的私房钱甚至全部家当投入到刚兴起半年多的网络理财产品上的时候,心里还是会忐忑。

    避免支付的风险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地方提供WIFI无线上网,不管是在咖啡馆或者餐馆,只要有信号就可以随时上网,非常方便,但是在外上网会有一定的风险,不是所有公共WIFI都是安全的,所以在外使用WIFI的时候,不要自动连接WIFI网络。

    现在个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会用来淘宝或者做线上支付,所以当在外使用公共WIFI时,自动连接WIFI网络可能会导致一些麻烦,甚至可能遭到黑客的攻击。

    在移动银行及购物方面,最好在家时才进行与网上银行或购物相关的事项。如果出门在外确实需要进行紧急支付事项,或者立刻购买能够节省一大笔费用,尽量使用一些靠谱的WIFI链接更安全。

    手机银行一招鲜

    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各有奇招,以浦发手机银行为例,它有手机号识别功能,拿不到用户的手机号,就无法使用相应的身份登录手机银行,大大提高了手机银行的安全性。

    再如工行手机银行在转账时,除了密码,还需动态口令卡;招行手机银行用户的账号,只会部分荧幕显示,能降低因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或手机被盗而产生账号泄露的危险。

    建行的手机银行采用通信专线连接,从手机端到银行端全程加密,同时还采用了数字签名机制、手机与卡的绑定机制,保证了客户交易和账户资金的安全。《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年4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